建阳“九狮图”

家乡区县: 盐城市建湖县

《九狮图》流行于盐城建湖县建阳镇、近湖镇、高作镇一带。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元宵灯会或重大的庆祝活动,《九狮图》必定出现,是当地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形式。据建阳民间老艺人陈庆恩(生于1895年)叙述,《九狮图》是根据一个民间故事创作的,说的是唐朝太宗年间,突厥国向唐王李世民进献了9 只玉狮,色彩形状各异,首尾能动,栩栩如生,唐王见了大喜。但尉迟恭看出其中破绽,当即启奏唐王:“九狮中有一只大肚雌狮内藏有地雷火炮,分明是蓄意谋害我主。”唐王大惊,欲发兵征讨。突厥使臣闻知,急忙拆去狮内爆炸机关,并当着文武百官戏狮,请唐王观赏。唐王见没有发生爆炸,查看狮内也无地雷火炮,心中对尉迟恭不悦。突厥使臣见有机可乘,便奏上一本,说尉迟恭有欺君之罪,挑拨大唐与小邦不和,应该治罪。唐王念尉迟恭是有功之臣,不忍过重处治,命他到沿海边境筑堤造塔戴罪立功。据说建湖县境内的朦胧宝塔和东台市境内的海春轩塔都是尉迟恭监造的。人民为了纪念和赞颂尉迟恭忠心保主的精神,创作了民间舞蹈《九狮图》。该舞究竟起于何时,已无法考证。据建阳乡史记载,建阳玩灯盛行,历史悠久,人们称建阳集镇为“灯镇建阳”。在群众中也早有“益林会、建阳灯”之说。而建阳每逢灯会,又是以《九狮图》为众灯之首。据老艺人陈庆恩回忆,他16岁时便加入同行业的《九狮图》灯会,每次出灯,通宵达旦,河道被观灯客堵塞。清光绪年间,《九狮图》更为兴旺,每年从正月十五起至二月初二止,附近各乡镇居民群众邀请亲朋好友观灯,已成为民间习俗。
建阳镇古称灯镇,从前每当逢年过节,都要举办灯会,每次出灯,都少不了玩龙舞狮。《九狮图》是建阳喜庆活动中的一大特色。灯会上狮子极为精彩,常常是 9人各扮1只色彩不同的狮子,按乐器的伴奏变换图形,形成一幅动作优美、气氛热烈的群狮图,名曰“九狮图”。九狮图全舞共分7节:狮王下山、众狮出谷、八狮拜王、双狮对戏、九狮戏球、群狮追逐、拱王归山。九狮图的服饰:从头到脚为连衣狮服,且9只狮子色彩各异,分黄(狮王)、橘黄、红、粉红、桃红、青、紫、绿、白9色。头部和尾部扎成9种不同形状,并装有烛环,供晚间演出。建阳镇区有个九狮巷(古地名,今未改),以善舞九狮图而名闻苏北。上世纪80年代,江苏省民间舞蹈调演时,建阳镇代表队所表演的《九狮图》荣获苏北片一等奖,被中央电视台录播,并被收入《中国民族舞蹈集成》一书。
[相关链接]
建阳人不光会舞九狮图,还创造了《九狮盘龙》这个舞蹈节目,建阳人说,把龙狮融为一体,是对民族英雄陆秀夫作象征性的纪念。据地方志记载:明万历年间,陆秀夫被谥为“忠烈公”,建阳人用自己的智慧,把龙狮引进灯会,塑造了《九狮盘龙》的形象。嘉靖十年,盐城知县陈节,于盐城首次创建陆公祠。在陆公祠落成那天,建阳人扎了一条18节长龙和9只金狮,赶去表演了《九狮盘龙》,以示庆典。其寓意是,龙比着天子、国家,象征着尊贵、伟大;狮比着陆丞相、陆夫人及其子女,紧紧守卫在龙的身旁,象征着不畏强暴,与国共存亡的英雄气概。从此,这个节目便保留下来。新四军东进时,建阳人特举办灯会,以示欢迎。具有民族特色、技术精湛、绚丽多彩的建阳灯会,尤其是《九狮盘龙》受到了陈毅的赞赏,陈毅军长对该节目给予较高的评价。
建阳玩龙舞狮很有特色。建阳人玩龙,都是13节以上的长龙,除在平地上表演外,还能在高台上盘旋,甚至能盘桥过河,故该镇有“灯镇”、“龙镇”之称。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他们多次组织到县城表演,轰动一时。目前,建阳九狮巷玩过九狮图的人大都作古,健在的人都已年迈,会扎灯的艺人更是不多。目前,不少有识之士正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抢救这门特色艺术。

徐标(2014-06-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