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山四月八庙会:崆峒山自然景观奇险灵秀,人文景观古朴清湛,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三教并存,释道共尊,底蕴丰厚。
每年农历四月月初八,便是崆峒山上最大的一个庙会日。对于佛教和道教来说,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既是道教创始人太上老君(老子)的诞辰,也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诞辰。据《崆峒山志》记载:“明成祖祟祀真武,寺宇改建真武,依照武当山三月三日为朝山日期。而远近乡民,相沿旧习,犹以四月八为释迦佛会,供奉香烛、净水至今不改。”由此可知,四月初八的庙会已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每年的四月初八,崆峒山上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宗教活动,民间称之为道场。一般都由佛、道协会各自组织,皈依居士和信徒响应参加,由专职的宗教人员(即四大社的会长)牵头组成一个较大规模的阵容,或在本宫、观、寺院,或走游全山的每一处宫、观、寺院,其过程包括停留、诵经、上香、叩拜四个步骤。举行特殊的宗教活动,一般参加人数均在千余人,四方百姓上山进香者更是络绎不绝,最多时高达数万人,不绝于耳的诵经声、击磬声,回旋绕梁的香烛烟,为崆峒山添上了一层庄严、神秘的色彩,使这一庙会成为陇东地区最盛大的庙会之一。
泾川西王母旅游节:每年农历三月二十日,泾川人都要举行传统的西王母庙会。其俗开始于北宋开宝元年,即宋代重修王母宫开工的日子,至今已有1031年的历史,即使10年“文革”中亦未中断。这个庙会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不论是否朝拜进香,不论是否贡献布施,都无所谓,大都以祈求长寿幸福、国秦民安为主旨。每逢此日,不但本县和附近各县的老百姓都要登一回王母宫山,甚至陕西、宁夏的人也奔波数百公里前来朝拜西王母。尤其是这天下午,泾川人几乎是倾城出动,有时达数万人之众,人群摩肩接踵,道路为之阻塞,蔚为壮观。近10年来 ,台湾道教信仰者来泾川朝拜西王母者日众,先后共50批 ,2000多人。尤其是其中“积善丹鼎派”更尊西王母为其主神兼祖先神,称她为“母娘”或“金母”。总之,泾川西王母庙会规模之大、历史之久、影响之远,在全国所有西王母庙会中可谓第一,甚至成为心系两岸、促进统一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文化载体。其次,在泾河一带的百姓中,尤其是妇女中,对西王母长期存在着祖先崇拜意识。他(她)们的家乡,就是西王母的故土,他(她)们就是西王母的后裔。他(她)们的崇拜方式,除了一年一度的王母宫庙会朝拜外,在平素遇到大喜之事或不幸遭遇时,也会在心中默念西王母之名以示感谢与祈求护佑 。再者,一辈又一辈的老人向自已的儿孙们讲述西王母的神奇故事和传说,叙述西王母的功德和业绩,也是他(她)们祖先崇拜意识的反映。这是一种十分值得重视的文化传统。西王母民俗文化,还或显或隐地表现在泾川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山海经》中说西王母“穴处”,而至今泾川县农民还有许多人住在窑洞里。在饮食之面,以细长面为代表的西王母宴菜系有30多个品种,小吃60多个品种,用面粉做成寿桃、虎馍等动植物造型的面食更多。
龙泉寺四月初二文化庙会:崇信龙泉寺每年一度的四月初二文化庙会相沿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属道教庙会。随着历史的变迁,人类的进步,社会的繁荣,龙泉寺四月初二的文化庙会由以前单一的烧香拜佛的宗教活动,逐步发展为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寻根访祖等为一体的综合集会形式,会期长达10天左右。庙会日,当地城乡民众扶老携幼潮涌而来,陕、甘、川、宁等地游客也纷纷前来观光游览,分享人文自然景观。这是当地发展旅游业最重大的一项活动。
过乡会:是灵台县全县城乡参与人数最多的习俗,各乡镇每年至少举办一次。过去以敬神为主,现在以商贸、娱乐为主,公演戏剧,热闹非凡。上世纪60年代以来盛演本县剧种“灯盏头”戏,风格独特。农历三月三、七月七、七月十五日、九月二十三日独店镇乡会,四月初八、七月十五、十月初八什字镇乡会,三月三、九月九朝那乡会,三月十二、九月九新开乡会,参加农副牧产品交易的有人数众多的各地客商,规模盛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