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最美丽的时刻——客家传统婚嫁

家乡区县: 广东省兴宁市

     很多女孩子都会认为自己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刻就结婚的那一刻。各地文化习俗各有千秋,婚嫁习俗也是不一样的。客家人是非常重视寓意的,因此客家传统婚嫁也是出人意料的有趣。

     兴宁的客家婚礼的嫁娶礼仪有“六礼”,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反映了客家人对人丁繁衍兴旺的美好愿望,虽然在后来此类习俗有所简化,但是里面所蕴含的美好寓意还是不能忽略的。

    客家传统婚礼在打扮新娘上也是有讲究的。新娘在出嫁前,要请“扮娘”来打扮,而这个“扮娘”也不是简简单单就能选出来的,必须是“四片全”的女性,即有子,有孙,丈夫健在,且在村中有一定的名望,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好命人”,这也是寄托了对新娘日后拥有美好婚姻生活的美好期望。接下来要帮新娘子梳三次头,每梳一次就要说一句吉祥的话,即:一梳梳到头,二梳福禄寿,三梳子孙满堂。最后帮新娘子穿衣穿鞋。

    新娘子在上轿前,要请有声望的叔公打米筛花,说“四句”。其仪式是,在祖公厅里放一“摸栏”(似匾状但比匾大的竹编织具),当中放一方凳,其外置一箩筐。选好时辰后,伴娘便扶新娘先坐一下箩筐,后端坐凳上,并说吉祥语。类似于“坐箩又坐凳, 身家大过兴宁县”之类的话。打米筛花者双手执米筛置于新娘头顶,作筛米状,说四句吉祥的话,意为把吉祥、美好筛在新娘身上。

    打米筛花以后,家人和亲属都要送红包给新娘,叫做“上轿钱”。父母还会送一个提包给出嫁的女儿,包里装有莲子、枣子、早稻粒、长命草、糖丸、葱、蒜等象征美好的东西。之后新娘便悄悄上轿,以前是因为有嫁女是蚀本的观念,所以一般上轿都不会放鞭炮,不过现在已基本剔除这种思想了,不过风俗不变。

    接下来是拉月(“拉”读拉的第二声,意为查巡探望)。新娘出嫁,其娘家组织送亲队到男家去。送亲队由7人组成,其中必须有媒人和男童参与,其他则是婶、嫂、婆等妇女,(但是寡妇不会参与)。送亲队要送嫁妆,嫁妆中必配灯盏(客家话中“灯”与“丁”同音,意寓人丁)、铜壶(带嘴,象征男孩)、糕饼、方镜、甘蔗、柏枝、长命草,以及9个鸡蛋。每个鸡蛋上各写一个红字,组成“百子千孙,长命富贵好”。

    新娘上轿后,由男方家的一名已婚男子引路“入门”。到新郎家时,门前会燃放喜炮,用稻草、“桃符”燃起火堆,由“伴妇”接新娘“下轿”,入门时要在新郎家的大门前跨火盆,寓意红红火火,邪气全消,然后进入祖公堂向祖宗行礼。有些地方,新娘在跨火堆后便把一些花生、糖果、枣于、莲子、硬币撒在地上,让小孩竟相抢拾,意为五福盈门。

    婚宴是是客家人中最讲究、最体面的宴会,所乘上的菜都是很丰盛也寓意深厚的,一般有鱼丸、“搏丸”、海参、猪鸡鸭等,但是没有“酿豆腐”,因为豆腐呈四方装,,客家人称为“酿豆腐,各打各”,而“各打各”就是离散的意思。

    凡是中式婚礼,“闹洞房”都是少不了的,客家婚礼也一样。虽然经常让新郎新娘感到不好意思,但是都是对新人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客家婚礼对寓意非常有讲究,我们在婚礼上所看到的东西都是圆的,这也表达了一种圆满幸福的美好祝愿,祝愿天下所有新人幸福美满,合家欢乐。

稻草人(2014-04-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