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奇秀天下”

家乡区县: 湖北省武穴市

 上回给大家讲到了匡山的诗人,这一次,让我们真正地走进匡山吧!

 唐代匡山和庐山总称为匡庐。庐山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匡山的名字因为避赵匡胤讳改 为大王山后而消失。匡山的名字附在庐山之前而流传至今。匡山分为大王山,太平山,紫云山,双峰山。匡山位于长江中游北岸湖北省黄冈市东南,在唐朝是沧浪之水中的一座仙山,是座地垒式断块山。据考证在周朝时有匡国,匡山由此而得名。鄂东一尖山风景旅游区,是禅修圣境、养生净土,古称“匡山”。与江西庐山隔江相望,形成“北匡南庐”,合称“匡庐”,素有“匡庐奇秀天下”之美誉。

 匡山的地形成因是断裂隙起的断块山,周围断层颇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大,由于这种断层块构造而形成的山体,故多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千姿百态,有的浑圆如华盖,有的绵延似长城;有的高摩天穹,有的俯瞰波涛,有的象船航巷海,有的如龟行大地,雄伟状观,气象万千。山地的周围则满布着断崖峭壁,峙谷幽深;但从放马场至明月峰及其他山峰的相对高度却不大,走伏较小,谷地宽广,形成"外陡里平"的奇特地形。匡山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形迹明显,展现出地壳变化的主要过程。第四纪匡山上升强烈,许多断裂构造形成众多山峰。匡山上升之际,周围相对下陷,太白湖盆地进一步发展,形成太白湖等五湖。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形成一系列谷岭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则为一系列断层崖,形成高峻的山峰。山地中分布着宽谷和峡谷,外围则发育为阶地和谷阶。

 匡山主要的风景名胜有五峰山,藏密洞,游鸿寨,大藏寺,幽居寺,真武殿,读书台,八卦顶,东冲积雪,清凉古洞,小西天,黄牙寺,沧浪书院,牧石庵,黄龄古洞等。沧浪书院是匡山的开发者,也是匡山风景名胜区的游览平台。众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布,岩石等,形成了奇特瑰丽的山岳景观。双峰山,海拔1484米,为匡山第一高峰。一尖1063米,危崖耸立,似一艘巨舰,伟岸壮观。朝阳峰双瀑,飞瀑成双,势若二龙倚天,喷珠泻玉。三叠泉,既分为三叠,又呵成一气,落差达155米,风飘日映,千姿百态。

 看完了这么多的匡山介绍,你们是否同我一样想去欣赏它那纯自然的美呢?假如你来到了这里,我将给你们做最好的导游,我期待你们的到来!我是陶晓青,我为武穴代言!

陶晓青(2014-06-0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