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学院。她座落在"森林之洲"、"歌舞之洲"、全球 "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十大圣地之一的黔东南自治州州府凯里市。校园占地面积759454.7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7余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3000余万元,建有千兆校园网和六个省级评估合格的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图书馆藏书达61.64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576人,其中专任教师472人。有正高职称38人、副高职称130人。博士6人、硕士167人,另有在读博士16人,在读硕士56人。省管专家4人,外籍文教专家3人。设有12个教学分院,一个马列教研部,开设26个本科专业、23个专科专业和少数民族本科预科、一个五年制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班。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688人,来自全国十九个省、市、自治区,另有外国留学生15人。基本形成一所包括文、理、教、法、管、工等多学科,本科、专科及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层次办学,以师资教育为主体的地方本科院校。近三年来,出版专著、教材等36部,发表的省级以上期刊论文545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学院以"办特色之校、育特质之才"为办学理念,以"艰苦创业、勤俭办学、勇于争先"为办学精神,以"立德树人、自强奋进"为校训,以"夯实基础、加速发展、提升水平、彰显特色"为办学思路,坚持"地方性、民族性、师范性、应用型、教学型、开放型"的办学定位,致力构建"数理化强基础,音体美出特色、文学生物旅游思政显优势"的专业支撑体系,着力打造和创建"保护、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构建原生态民族文化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办学特色,狠抓原生态民族文化的教学与研究,把黔东南作为学院教学的大课堂、科研的大基地,把凯里学院办成西部民族地区独具特色且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凯里学院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20000余名合格毕业生,先后荣获"全国普通高校先进教务处"、"全国推广普通话优秀学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校园文化成果优秀奖"等光荣称号,在2009年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中获优秀等次,2010年顺利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
3 院系设置 编辑本段
设有17个教学分院(部),分别是: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体育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旅游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音乐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3.1 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93年1月成立的原黔东南师专计算中心,负责当时全校各系各专业的计算机及相关课程的教学;1999年9月开始独立招收计算机应用专业专科学生, 随着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现改名为信息工程学院。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学院已初具规模。现设有计算机科学等3个教研室。开办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两个专科专业。现已形成本科与专科并存,普招与成招结合的办学格局。已有来自全国7个省市的普招学生309人,成教学生230余人。
信息工程学院现有一支以中青年业务骨干为核心,专业结构优势互补的专业师资队伍;学院现拥有专职教师32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在读)1名;硕士研究生(含在读)10名。我院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我院教师共完成院级科研项目3项,制作课件数十个,其中有2个获省级二等奖。
计算机实验室隶属于信息工程学院,2002年6月由学校正式下文成立。2004年实验室通过了省教育厅的评估,被授予合格实验室称号。实验室占地面积为512平方米,仪器设备有450台件,仪器设备总价值为231余万元。实验室现有专、兼职实验教师17名,其中专职实验教师4人。
信息工程学院坚持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教育学生,重视基础理论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培养事业心强,具有创新精神,适应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10多年来先后向教育战线和各行各业输送了近千名合格的专业人才,为我州、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信息工程学院自成立以来,在学院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各方面工作显示了勃勃生机,搬迁到新校区以后,更为今后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州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信息工程学院必将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设备先进、专业设置渐趋完善、在省内外教育系统及信息产业界声誉日益提高的教学科研单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