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揭阳楼

家乡区县: 揭阳市榕城区

     揭阳楼工程于2009年1月1日开工建设,于2010年11月竣工,并于12月份亚运会和粤东侨博会举办期间对外开放。 揭阳楼位于市区东入口处,采用秦汉建筑风格。总体布局是广场以“水上莲花”为主题,主楼四周以小河环绕,寓意古护城河和“岭南水乡”之意。揭阳楼广场主轴为东西向,靠东处为盛鼎广场,西为五层高城楼,主楼前放置9.99米高的“司母戊”方鼎,总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揭阳楼及其广场是由揭阳籍商人黄畅然捐资一点五亿元兴建,建成后将作为揭阳市历史博物馆和城市规划展示馆。作为揭阳市的新地标,她的建成,将激励揭阳六百万英雄儿女,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确切来说,我只去过那里一次,经过那里很多次,揭阳楼前面是一片及其广阔的广场,有时会在那里举行大型演出,还有美食节。揭阳楼晚上的灯光特别漂亮,耸立的城楼在夜里显得特别宏伟,虽然她建立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却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

    宋元时期,潮州也称“三阳”——海阳、潮州、揭阳三县的合称,而三阳的版图,即秦汉揭阳县地。在宋元时代,把潮州称作“三阳”,是“存古也”。

     一个地方,没有历史,就显得浅薄,所以,“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当其因为谏迎佛骨贬谪潮州时,就不忘随时打出可以显示潮州历史的“揭阳”这个品牌。凡是写及潮州的诗歌,他大都以揭阳代之,像“我迁于揭阳,君先揭阳居”,“揭阳去京华,其里万有余”等,就都是实例。唐宋的其他文人,为了表示对潮州地区的尊重与景仰,也莫不把该地称作揭阳。如宋初景德间海阳知县钱冶的《和金城山诗》,起句就是“高低簇画屏,深映揭阳城”;神宗熙宁间广东转运副使许彦先,《题金山见远亭》,首句也是“揭阳州望极南交”。还有王安石,他的《送潮州吕使君》中,两次出现以揭阳代潮州:“韩君揭阳居”、“吕使揭阳去”。

      而直接提到揭阳楼的,则是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他在《送胡都官知潮州》中,回顾了“自昔揭阳郡,刺史推韩侯”,最后鼓励知州胡况对潮州多作贡献,让后人敬重他、怀念他;则以“更寻贤侯迹,书上揭阳楼”表达。

     在汉代的未央宫里,有一座巍峨的麒麟阁,“中兴之王”汉宣帝曾经命人把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的肖像画于该阁的墙壁上,以褒扬他们的功绩。南宋词人陈经国《沁园春。丁酉岁感事》乃借以喻事:“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从这里可知,古代的地标性楼阁,往往是彰显先贤事迹的所在,梅尧臣诗里“更寻贤侯迹,书上揭阳楼”,就是对揭阳楼这一功能的揭示。
揭阳楼,借揭阳辉煌的经历,借韩愈创建的史事,借梅尧臣如椽大笔的勾勒,早已名载青史。其文化内涵的丰富,由以上三者,而可尽情地发挥。

     据报道,国家文博专家研究员、著名诗人、辞赋家陈少慈亲临揭阳,在登揭阳楼之时大为观感,陈少慈接受记者媒体采访时说到,揭阳楼的文化历史甚久,可以追溯到秦汉,可以堪称中国四大楼之一。登楼望去只见眼前景象气势磅礴,揭阳江水如海龙翻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着实蔚为壮观。随后,陈少慈即兴写下一幅楹联:

上联:揭岭榕荫江水腾龙德祖千年辗转声声朗月抒秦汉。
下联:阳楼璧锦巍峰跃虎裔孙世代承传道道瑞风卷春秋。

    此楹联一出,震动整个业界,有人称此楹联贯通今古,豪情万丈,堪称绝句。更有潮汕地方绅士前来庆祝,称揭阳人杰地灵富甲一方,此联意寓深远,乃揭阳中兴之真实写照。根据史学家考证,揭阳楼建楼,始于唐朝之初建筑土木结构,其城楼乃古代建筑力学的顶峰之作,屋顶横梁由卯榫相扣,巧夺天工。此楼建成之日,不仅让人遥想当年梅尧臣诗里的绝句“更寻贤侯迹,书上揭阳楼”。

 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a6a99e400101jktx.html

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kan/guangdong/jieyang_rongcheng.html

揭阳我家~绿蔷薇(2014-06-0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