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县第一初级中学的发展坎坷,真可谓“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来带大家一起细数它的历史。
孝昌县第一初级中学的前身是花园镇东城中学。学校创建于1981年8月,当时校名是“花园公社初级中学”,校址在现在的县开发区关王村北,是购原“武汉铁路技校”家属院的五排瓦房改造而成。当时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办学条件非常简陋,学生上学没有路,学校没有操场,教师四五个人挤在一间瓦房里住宿。但当时的花园公社初中却是花园公社唯一的一所重点初中,是从全公社抽调得力领导干部和骨干教师组建起来的,学校校舍是花园公社花了两万五千元从武汉铁路技校整体购买的,目的是办成全公社一流的初中,培养出大批一流的学生。为此,第一任校长丁忠耀同志带领全体教职工艰苦创业,万事开头难,一切从零开始,面对如此困难的环境和条件,师生义务劳动填路基、挖窑洞、平操场。没有食堂,从“共大”拆回一批砖瓦盖起了一个简易食堂;没有体育器材,也从“共大”挖回了两个水泥座子的篮球架子竖到了操场上。硬是凭着师生们的一腔热血,自己动手,艰苦创业,营造了一个能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环境。同时狠抓教师管理,狠抓教学质量,当时只开设了5个班,初一、初二各2个班,初三只有1个班,全校学生也不足300人,由于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82年、83年两年中考成绩均居全公社第一。当时学校只有18位教职工,他们是丁忠耀、赵胜安(副校长)、张清萍(教导主任)、李四华、徐汉明、陈云芳、宁均初、雷平安、丁彩清、赵艳堂、丁伯涛、罗学明、何泽时、陈海波、黄享清、梁惠芳、朱云阶、陈水奎,还聘请了邹一鸣、涂居正两位退休老师上课。
随着“公社初中”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全公社乃至外地的学生包括县师范的教师子女都蜂拥而至,学校规模急需扩大,然而由于学校远离城区交通不便,连一条通学校的公路都没有,公社和文教组领导不打算在此进一步投资。于是,83年9月花园公社在澴河西六0四地质大队附近兴建了“桥西中学”,并把它作为公社的重点初中。从此“公社初中”名不副实,于是更名为“牌坊中学”,因招生范围主要在花园公社牌坊片,这样一来,学校就进入发展的低潮期。这一时期,丁忠耀、张清萍两任校长根据形势的变化和自身的实力,适时地调整方针、策略。这就是稳定队伍、积蓄力量、图谋发展。于是扩大了校园面积,兴建了学校围墙,引进了一批领导骨干和教师骨干,包括肖玉珍、肖平安、丁环东、黄琼、晏丽雪、赵中俊、魏建舟、武健、孙武斌、聂六清、孙文涛、邹咏初、田常钧、沈常清、邹梅芳、邹海洲、黄厚如、安阳生、宁伯可、丁仲元、叶春英、宋树芹、聂卫国、晏进初、张亚清、冷建平、何芳、韩莹珍、刘谷荣、宁惠民、徐宗元、孙少平、晏明文、邹玉春、邹桂桥等,这一阶段虽然发展较慢,但却积蓄了力量,保存了实力,引进了人才、充实了队伍,为后来东城中学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网络营销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shengsheng99351
梧桐子看家乡网址:http://www.wutongzi.com/kan/hubei/xiaochang.html
微博网址:http://weibo.com/u/3843542533?s=6cm7D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