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吕布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吕布吕奉先其人,但我们终难描述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吕布,人们的印象中大多也是《三国演义》中的那个小说人物。
《后汉书》和《三国志》记载“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汉代的五原郡九原县,其故址大体应在包头境内,人们多认为九原区麻池乡一带是中心。《辞海》中注明吕布出生在包头。汉代时的五原郡九原县主要是巩固边防、抗击匈奴的战略要地,所以吕布也很可能是军营中长大的官兵后代。他从小体力过人,“为人粗略,有勇武,善骑射”。可见年少时即是一名好汉。“一吕二赵(云)三典韦,四关(羽)五马(超)六张飞”,“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座骑)”,民间的说法大体可信,我们从中可见吕布确实是人中之杰。
2、高欢
(公元496-547年),高欢是北魏时期人,生于北魏六镇中的怀朔镇,按地域讲,正是包头市固阳县生人。北魏时,鲜卑人统一了黄河流域,大批汉人鲜卑化,大批鲜卑人汉化。高欢在姐夫鲜卑人尉景家中长大,曾担任怀朔镇与京都洛阳的信使达六年之久。后参加六镇起义,再后又投靠镇压六镇起义的尔朱荣,并镇压其他起义部队。之后又打败尔朱荣,并进入洛阳杀废帝元郎、立孝武帝,自封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如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高欢实际控制东魏。547年,高欢病逝,550年,其子高洋逼东魏孝静帝让位,建立北齐。高欢被封为神武皇帝,庙号高祖。
3、王昭君
王昭君,名王嫱,汉元帝宫女,湖北秭归人。公元33年出塞入匈奴地。那时的汉朝,常常面临着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威胁,直到汉武帝三击匈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后,呼韩邪单于才主动提出两家和好,并且三次入长安拜见汉朝皇帝。公元33元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来朝拜时,提出了愿当汉朝女婿的请求—以晚辈身份表示臣服之意。传说因为朝廷画家毛延寿恨王墙未行贿,画像较丑,元帝即以王嫱许于单于,不料辞行时一见面,却是明眉皓目,一代佳人,可惜不能失信,只好忍痛割爱了。只是毛延寿也因此倒霉了。
王昭君在匈奴被封为“宁胡阏氏”,意即匈奴人(胡人)得了王昭君为阏氏(妻子),从此部落获得安宁也。汉元帝为了庆祝和亲的成功,也将年号改为“竟宁”,竟即境也,寓边境从此安宁之意,可见王昭君和亲的重大意义。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生有一子,后按北方少数民族习俗,王昭君又嫁于呼韩邪之子,生二女。因为王昭君做了两代匈奴单于的阏氏(皇后),所以《汉书·匈奴传》讲:“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无)干戈之役”。就是说:自从王昭君做了匈奴皇后,边境安宁,百姓乐业,汉匈三代和平相处,再无战争发生。呼和浩特市有昭君坟,包头有昭君岛,她的故乡湖北有昭君井、昭君台,这应该也算是最好的纪念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