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是内蒙古出名的“草原钢城”包头,也叫鹿城,以梅花鹿出名。我成长于包头市的东河区。东河区因东河流经本区而得名,这是包头的一个老城区,拥有久远的历史。比后来改造的青山区与昆都仑区有更久远的历史文化。因此,在包头的东河区有很多包头本地特色的美味小吃。东河区,极大的代表了包头的文化特色与地方特色。东河区有著名的南海湿地,后来改造成为东河的南海公园,是东河乃至包头出名的景区。
包头东河区拥有丰厚历史文化气息,拥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建筑。例如吕祖庙。其始建于清咸丰末年,起初只是一个简陋的小庙,同治五年(扩建,庙号“妙法禅寺”,过去曾被称为包头“十大寺庙之一”。
寺庙的主要建筑为无梁殿宇,砖石券顶,别具一格,建筑布局有五进院落,三层大殿,配殿,禅堂僧舍,库房53间,连同庙门对面的戏台共占地四、五十亩。庙内原有很多壁画,浮雕,金字匾额。主持共传六世。每逢过节过年,人们都会前往,祈求可以有一个好的运势。除了吕祖庙,拥有长久的历史文化景观还有转龙藏。
转龙藏转龙藏位于包头市东河区东门外刘宝窑子河出口处的右岸,这里古木参天,奇山异水,环境幽雅,景致宜人,是东河区区重要的名胜风景区。转龙藏地名的由来,可追溯到清朝前期。雍正初年,有土默特部喇嘛阿尔万曲力木自西藏进修回来,沿阴山云游,雍正四年(来到博托河右岸,见树木苍郁、泉水淙淙,环境幽雅,景致宜人,遂“挂锡”于此,建庙供佛,焚香诵经,将此地命名为“转龙藏”。“转龙藏”之意,在道光二十九年所立《转龙藏碑记》作了如下解释:“包镇之有转龙藏,水泉出也。其水旋转之势,曲折蜿蜒,有似乎龙;而泽灌千畦,并豢万家,宝藏与焉。古之命名,意在斯矣。”包头转龙藏之名,实因水泉而得之。另有一种说法,认为“转龙藏”应为“转轮藏”,来自佛教语。雍乾之世,内地农商除自晋北代、忻、崞、朔、河曲、五台、保德等州县陆续迁来,又有陕西府谷、神木人的移居,居民的累增,使佛教在内蒙古西部的传播有了广泛的基础。因此,寺庙林立,转龙藏这一幽雅的风景之地也于道光二十九年在原龙王小庙的基础上,创建了龙泉寺。
而龙泉寺位于东河区东门外东北行里许的小山坡上。该庙盛时,穿越丛林,为一广场,有戏台1座,再往北是山门,两侧配以钟、鼓楼,山门悬匾“龙泉寺”。进入山门,林荫下一泉直径丈余,深约2丈,用石墙围砌。绕石泉拾级而上,有一座牌楼式的院门。庙院有正殿5间,两厢配殿禅房共16间,西侧殿三间。庙院外东山脊上筑玉皇阁一座,总占地面积约10亩。庙院
外突出的岩角上筑有亭一座,凭亭栏远眺,可望见黄河如带,故名龙泉寺。
包头是内蒙古草原上一座大的工业城市,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有着诸多迷人的风景。环境良好,街道绿化普遍。是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城市,同时也是十大宜居城市之一。而我的家乡包头市东河区,更是拥有良好的空气和淳朴的民风。许多历史久远的建筑,至今保存完整。为城市赠添许多特色。而当地的小吃,更是非常美味。
我为我的家乡而骄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