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子又称也儿克兔哈屯、钟金哈屯,真实姓名已难考定。三娘子是蒙汉人民对她亲昵而又尊敬的称谓。1550年(明朝嘉靖二十九年)她生于鄂尔多斯草原,自幼容貌姣美,聪明机敏,能歌善舞武艺超群,且善“番书”,通兵略,知权谋,称得上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女知识分子。1570年(隆庆四年)她成为蒙古族土默特万户首领阿勒坦汗的爱妃,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辅佐阿勒坦汗执掌政事,成功地消弭了蒙汉之间的多年战火,实现了边境互市。在阿勒坦汗去世之后,她统率土默特万户部落,始终致力于蒙汉团结、共同发展的事业,缔造了长达四、五十年之久而久的边境祥和安定,并为日后蒙汉人民亲如手足般的关系奠定了基础。为表彰她的功绩,明朝皇帝在1585年(万历十三年)册封她为忠顺夫人,而三娘子的美名至今仍在土默特川上蒙汉人民中间口口相传。
三娘子与阿勒坦汗成亲不久,阿勒坦汗的爱孙把汉那吉因为家庭纠纷愤而率众降明。阿勒坦汗闻讯,立即从奔赴青海的途中回师,以解此难。周围的将领,尤其是从明朝逃到塞北的赵全等人,怂恿阿勒坦汗对明朝用兵,以武力索回把汉那吉,眼看一场战事立即点起。这时,三娘子力排众议,主张接受明迁条件就此偃武修文、和平互市,以免蒙汉人民再受战争涂炭。这年五月,明穆宗(万历皇帝)册封阿勒坦汗为顺义王,其部属有56人被授予都督同知等官职。阿勒坦汗在山西省得胜堡接受了封号,宣布了13条和平条款,双方商定沿边建立11处互市市场。自此,蒙汉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和平贸易,友好往来。每逢开市之日,三娘子总要亲自主持,她“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与明朝宣大总督等官员密切往来,以至在宣大总督向朝廷的报告中都要题上一笔:“得三娘子主市,可以宁边。”
1581年(万历九年),雄才大略的阿勒坦汗病逝,其子黄台吉当袭顺义王。然而,黄台吉是个桀骜不驯的武夫,对通贡互市并不赞成,“只为父兄所强”而勉强就范。在明朝封疆大吏眼中,只有三娘子能控制政局,左右蒙古各部落的向背,挟制黄台吉走通贡互市道路,所以就由宣大总督郑洛出面劝导三娘子按照顺继婚的习俗,下嫁给黄台吉。郑洛说:“汝归王,天朝以夫人封妆;不归,一妇女人耳”;“若三娘子别属,我封此黄台吉何用”。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不愿下嫁黄台吉的三娘子只好从维护大局着想,抛开个人得失,做了第二代顺义王夫人。在三娘子规劝下,黄台吉也真的改弦更张严格执行贡市协议再未违约。后来黄台吉病痛日多,大汗的权力实际上掌握在三娘子手中。她遵守先王成法,凡在违犯蒙汉友好之约者严惩不贷,边境始终未发生大的冲突。在她的主持下,鄂尔多斯等蒙古各部共有47支走上通贡互市的道路。三年多后,黄台吉去世,其长子扯力克继承顺义王的王位,是朝又要求三娘子再醮扯力克,三娘子再次屈从,当了第三代顺义王夫人。后来三娘子成功地劝阻了扯力克弄兵扰边,明朝正式册封三娘子为忠顺夫人,凡顺义王向朝廷秦禀的公文,都要有忠顺夫人的共同签署,三娘子名正言顺地成为蒙古各部统治集团的中心人物。
三娘子逝世于1612年,享年63岁。生前与阿勒坦汗、黄台吉同住在福化城,即今天的土默特右旗美岱召。扯力克承袭顺义王后,三娘子便移居于亲自主持修建的归化城,即今天的呼和浩特旧城。三娘子去世后,葬于福化城背后的宝丰山南麓,城内为她修建了“太后庙”,以供岁时祭祀。因而,呼和浩特又被称为“三娘子城”,太后庙又被称为“三娘子庙”。三娘子以其维护中华民族团结,保障蒙汉人民友好相处,发展土默特经济繁荣的卓著贡献,受到后人敬仰是当之无愧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