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才知道原来紫金话叫“buo 粄”的小吃的普通话别名叫“笑粄”“钵粄”“碗粄”。
在我记忆中,吃“buo粄”的时候一般都是用来亲戚朋友来参加婚礼后,临走前主人家会以buo粄作为回礼,亦是喜庆的意思;拜山的时候会给祖先带一些进行祭祀之用;平时偶尔没事想吃的时候也可以买或作自己做来吃。所以buo粄又根据不同的情况有颜色之分:红、白、黄(黄糖的颜色)。
我曾经看过家里人做过buo粄,在米粉浆中掺一些用酒糟做成的“酵种”(小苏打粉),发酵几个小时候,然后加糖搅拌,倒入小陶钵中蒸熟 。粄面从碗里隆起来,会出现裂缝。把这种裂缝说成“笑”,并把这种“笑”看成是能“发财”,即能赚钱的征兆。若没蒸出“笑”是不好的。刚刚出炉的buo粄香气扑鼻,若软而有弹性,味道甜而不腻,味道美味极了,所以客家人都爱吃。不知道你知道看到后会不会忍不住流口水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