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辽上京旅游营销传播方案

家乡区县: 内蒙古巴林左旗

我的家乡辽上京旅游营销传播方案

提要:中国辽代都城遗址。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于918年(神册三年)开始兴筑,初名皇都,926年(天显元年)扩建,938年(天显十三年)改称上京,并设立临潢府,为辽代五京之首。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曾在此挖掘。1962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进行了全面勘探和试掘。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解家乡旅游业发展,选择了以辽上京为例,对辽上京旅游业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林东的旅游业发展状况,进行总结,从而得出结论,以便将家乡推广出去

关键词:辽上京 旅游文化 家乡推广 问题 解决方案

正文:
一、 选题意义:随着辽上京文化遗址的不断挖掘开发,辽上京神秘的面纱逐渐显露与大众面前,也给家乡的旅游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希望通过研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提出一些解决方法,帮助其发展,帮助家乡经济发展。同时,推广家乡的文化,将文化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使游客更加了解巴林左旗林东镇这座边城小镇的独特文化魅力,从而更好地带动家乡的经济发展。
二、 现状调查分析
日前,辽上京考古遗址公园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今年辽上京考古遗址公园乾德门址保护展示项目将开工建设。
据了解,辽上京遗址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始建于神册三年(918年),是辽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辽上京城址分为皇城和汉城,总面积5平方公里,城墙均夯土版筑。辽上京遗址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2月17日,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辽上京遗址保护规划》,2006年11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实施,“十一五”期间,辽上京遗址又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的100个大遗址之一,2001年被列为内蒙古唯一的西部大开发文物重点保护项目。
近年来,左旗旗委、旗政府根据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宏观政策,结合该旗实际,经过深入分析比较,决定利用当地丰富的契丹辽文化资源,充分发掘契丹辽文化深邃的内涵价值,大力发展契丹辽文化产业。具体讲,主要建设上京契丹辽文化产业园项目、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辽真寂之寺景区拓展提升项目和辽祖陵祖州遗址景区建设项目。其中,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初步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计划投资20亿元,其中:遗址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投资10亿元,考古遗址公园主体建设投资10亿元。初步设计成为集遗址保护、考古体验、风情感受、城市绿地、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三、 推广传播策划:
1、目的:以研究辽上京遗址旅游文化开发为基础,进一步研究文化遗址旅游开发项目注意事项,以及发展方向。同时能够更好的带动家乡旅游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
2、辽上京遗址的背景现状分析
辽上京遗址是中国辽代都城遗址。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南。
风景名胜
在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郊,有一座1000多年前殿宇林立、气势雄宏、面积广阔、街道繁华的城郭。这就是我国古代契丹政权辽王朝的开国皇都-上京遗址。据文献记载,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公元918年正式筑城,名为皇城。公元938年正式改称上京。上京作为辽都共204年,于1120年被金人攻陷,到元初遂废弃。辽上京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周长13.5公里,分南北十城,皇城位北,汉城位南,两城以墙为界。皇城是契丹皇族、贵族的宫殿和衙署所在地,周长7.5公里,现残存城墙市6-10米,宽12-16米。汉城现残存城墙三段,略呈正方形。当初是汉人居住区。上京城南北各有砖塔一座,俗称南塔、北塔。南塔八角7层,高25米;北塔为六角5层,现残存4层,高约10米。辽上京在辽国军事、政治和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
最佳旅游时间
四季皆适宜旅游。
历史文化
据文献记载,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史载,上京为辽太祖创业之地,负山抱海,天险足以为固,水草便畜牧。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今敖汉旗东部)称帝建辽,918年命礼部尚书康默记充当版筑使建都城,仅百日便初具规模,名曰皇都。辽太祖死后,太宗即位继续营建皇都。938年,太宗改皇都为上京并设临潢府。上京城分南北二城,北名皇城,为皇族居所;南名汉城,为汉族人居所。两城相连呈“日”字形。两城建筑与布局是辽“以国制治旗但,以汉制待汉人”的政治制度的反映。辽上京作为辽之都城历经204年。1120年金兵攻占上京。金时将上京改为北京临潢路,至元代上京逐渐废弃。皇城内现存石刻观音、龟形碑座各一具,附属建筑有南北二塔。现皇城内仍遗存皇城残墙、雕花柱础、石刻观音像及大量珍贵的地下文物等。
3、现存问题
(1)文物挖掘过程中,保护措施不完善
(2)出土文物存在破损现象
(3)周围环境破坏严重
(4)该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不能很好的开发成为国际性的旅游胜地
(5)交通不便,不利于大量游客的参观,游客容积率较小
4、解决对策
(1) 为保护好辽上京遗址,巴林左旗政府应划定了遗址保护范围、树立了保护标志、建立了较为详细的科学记录档案,并建起了辽上京遗址防洪大堤
(2) 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人民政府组织人员到西安唐大明宫遗址保护办学习“大明宫遗址模式”的保护利用经验,并且双方初步达成了由唐大明宫遗址保护办为巴林左旗策划辽上京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利用的合作意向。巴林左旗将辽上京考古遗址公园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兼顾推动当地民众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从而形成大型古遗址保护的“大明宫遗址模式”。
(3)健全法律法规,明确保护责任
完善保护管理体制,加大保护监管力度一是建议国家文物局改为“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局”,以改变目前文化遗产分别由文化、文物、建设、规划、旅游、教育等部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效能低下的体制弊端,促进我国历史村镇文化遗产实现科学、高效、统一的保护管理。二是增强县级文保管理机构和配齐历史村镇文保员。三是强化“历史村镇保护管委会”依法保护、监管的职责
(4)制度安排科学化,实现规范保护有效性。一是科学设制国家、省、市三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标准制度。二是实行名村名镇称号等级“上下浮动制”和“濒危撤牌制度”。三是应建立跟踪监测、预警系统和评估体系。
(5) 科学编制保护规划,严格实施保护方案。一是建议地方政府编制《历史村镇遗产保护规划》及《实施办法》。二是省级政府及其建设规划、文物部门严格执行保护规划的审批核准制和开发项目公示听证、监督制度;强化审批许可旅游开发和建设项目的严肃性。三是人大、政协对地方政府执行规划进行定期督查,对地方领导执行规划的随意行为,要进行责任追究。
(6)充分发挥专家保护和社会监督的作用。一是建议地方政府建立“历史村镇保护专家委员会”。二是注重发挥社会民众的保护作用和加强文保队伍建设。
四、已经做过的家乡推广工作
梧桐子
我的家乡辽上京之自然地理及历史发展简介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fce4b10101rjpw.html
我的家乡辽上京之旅游景点简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fce4b10101rzdf.html
微信公众号:平凡大众

 

平凡的孤狼(2014-06-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