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赛装节是中国彝族最重要和最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聚居在永仁县直苴地区彝族人民,都要聚集在一起欢度赛装节。到彝族的赛装节会上观光,是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赛装场,色彩缤纷,满眼都是花花绿绿,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鲜艳服装,一定会令你目不暇接。彝族妇女也很会刺绣,不光在衣服,帽子,围腰上绣花,而且还在挎包,鞋子,鞋垫上绣满了可爱,顽皮的俏丽图案。
选题意义:彝族服饰种类多样,图案丰富,色彩艳丽,文化底蕴深厚。永仁县的赛装节是一种展现彝族服饰最好的时机。赛装节展现的不仅是民族服饰文化也展现出少数民族妇女的勤劳和智慧。有着广阔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产业开发前景,是一种极具开发潜质的民族文化资源。
现状调研:1.彝族传统节日得到恢复和发展。赛装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是彝族的盛会,只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停止,1979年民间自行恢复,1985年正式命名为“赛装节”,显示出了传统节日的生命力。恢复至今已举办31届,其中多数为政府主导,民间协办,也有数届为民间自发举办。但无论如何,每年正月十五日,各彝族群众都自发聚集欢度赛装节,赛装节已得到彝族群众的认同并在人们心中扎下了根。
2.赛装节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提高。赛装节由过去直苴彝族的节日日益发展为直苴周边包括中和镇、猛虎、宜就、大姚昙华、桂花等地彝族的共同节日,甚至永仁县城、攀枝花、楚雄、昆明等各族群众也纷纷前来参加节日活动,人数由过去五六千人发展到数万人,特别是由政府主导的赛装节更是如此。赛装节已为四省区彝族同胞认同,也为各族群众认可。赛装节通过永仁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各种媒介的广泛宣传,在云南省及全国有了较大影响,甚至在日本、欧洲及美国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同时,由于大批学者深入直苴进行田野考察,发表了大批论著和论文,直苴彝族及赛装节在国内甚至美国、日本民族学界、民俗学界有较大影响。赛装节已是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彝族传统节日,是永仁彝族文化的“品牌”。
3.赛装节节日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挖掘,节日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甚至满足了各层次节日人群的需求。在节日中加入了很多的节目类型,加强节日文化的传播,政府的参与加大了整个节日的宣传。
4.赛装节的经济效益逐渐凸现。随着参加节日的人数和客商日益增多,节日期间的商贸活动更加活跃,近年来赛装节期间的商品交易额均达50万元以上,一些农户获利3000-5000元,加快了当地彝族脱贫致富的步伐,也拉动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策划方案:1.持之以恒,举全县之力打造彝族赛装节品牌。积极申报,力争直苴彝族赛装节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坚持以政府主导民间运作的方式,每年举办有较高规格、档次的赛装节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和媒体,撰写反映直苴彝族文化、赛装文化的一部学术著作、一部散文、一部小说,拍摄一部电视剧。连续3-5年举办“中国彝族俚濮文化暨赛装节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挖掘其文化资源,丰富其内容,扩大其影响。
2.加大在网络上的宣传,吸引更多的人关注。首先可以确立一个“最美赛装”的模特大赛和摄影大赛来打开网络知名度。参加赛装节的人可以通过手机上传自己再节日中所拍的最美的彝族服饰。上传至官方微博,微信以及网站就可以参与摄影大赛。模特大赛可以分出民族组和现代组。民族组则有当地农民穿着自己所做的传统服装参加,现代组则由其它参与者穿着现代与传统服饰相结合。通过现场和网络投票选出最美的模特和最美服装。
3.对赛装节进一步提升、包装。借直苴彝族异地搬迁的文化背景,进行文化移植,逐渐把赛装节活动中心转移到永仁县莲池乡的交通沿线,形成多点并举的活动格局,扩大赛装节影响和辐射范围;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和旅游部门的支持,把传统赛装节与现代服饰展演结合,举办高规格、高水品的服装文化节,使永仁成为西南的民族服饰文化展览基地。
4.进一步挖掘赛装节的文化内涵,丰富其内容。挖掘赛装节文化内涵方面,特别要注重挖掘与赛装有关联的祭祀活动,如祭绣神、祭祖、祭土主、祭土地神、祭山神、祭“兹西”等。这些都是直苴彝族传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文化内容,也是值得保护和传承的民间文化,对观众和媒体也有很大吸引力。举办赛装节,请现代文艺团体及演员参与,只需拿出部分资金对当地的民间艺人、歌手进行培训,让当地人把他们自己的文化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如传统赛装节中“伙头”交替及祭“兹西”等仪式等,既保护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又充分发挥了当地民间艺人参与的积极性,丰富了节日内容。
5.认真规划,找准定位。请一些民族民俗学者和设计人员参与,对直苴彝族赛装节的包装、提升进行认真规划,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列入各届政府的工作日程,一届接一届的坚持办好赛装节,不能因领导的更替而改变。要把赛装节作为永仁县的文化品牌来打造,而不是定位在“商品资源”上,把赛装节视作抛售伪劣商品的场所和时机。
6.保护好赛装节的文化生态环境。不仅要保护好赛装节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更重要的是保护好赛装节的文化生态环境,如特色彝族民居、饮食、歌舞、民俗风情等。如直苴彝族“姑娘房”的消失,使赛装节失去了传统韵味;再如赛装场周围自然生态的破坏,使赛装节夜晚谈请说爱的青年无处藏身,失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7.努力提高办节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赛装节的对外影响。要在坚持政府主导,民间参与,充分调动民间办节的同时,在“精”字上下功夫,把赛装节办成精品,办出特色,把赛装节作为文化精品来打造,树立赛装节的对外宣传形象,扩大对外影响。
民族服饰在不断地服饰中,受到很多的影响,加大最民族服饰的保护和传承。如果仅靠政府的参与是无法将整个赛装节的市场做大,只有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赛装节对民族服饰的重要意义,了解和关注赛装节,传播赛装节的文化,通过大家的共同的努力来使赛装节与市场接轨,创造更多的市场价值。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