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特色魅力城市——汉台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更是一片美丽的土地。说神奇,她位于中国版图的地
理中心,万年之前,古代先民便在这里从事渔猎和原始农业劳动,历史上一些耀眼的人物曾留下了足迹,建功立业。汉
高祖刘邦在这里设坛拜当时仅为管粮饷的下级军官韩信为三军大将,开创汉家基业,从此汉文化流脉千年生生不息;说
美丽,作为汉中市所辖惟一的区,汉中市的城区全部在汉台区内,35平方公里的城区被521平方公里的“青纱帐”所包
围,全区森林面积达22.74万亩,优美的风光让人陶醉。
2006年,在中央电视台组织的“CCTV2006年度中国魅力城市展示”活动中,汉中市荣获“CCTV2006年度中国最佳历
史文化魅力城市”称号,是陕西省唯一当选的城市,也是西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近日,由世界著名品牌大会主办机构世界品牌组织、美中经贸投资总商会联合推选的2007 “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
强”中,汉中市榜上有名,和中国香港、澳门、台北、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杭州、广州、苏州、西安、桂林、拉
萨、南京、武汉、福州、三亚、温州、烟台、黄山、威海、洛阳、张家界等29个城市最终通过资格审查。而推选主要采
用生态环境友好指标、城市管理水平、公众认知度、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交往水平、居民生活水平、文化事
业发展水平、宜居程度、城市品牌和综合竞争力提升速度、“关注民生、构建和谐”实现社会价值综合指数等十余项内
容。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西北“小江南”
汉台区位于汉中盆地中心,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江横贯东去,褒河环抱南流,是汉中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
信息中心。汉台区前身为县级汉中市,于1996年6月汉中撤地设市后设立,全区辖7镇2乡7个街道办事处,面积556平方
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万亩,人口53.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2万人。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古城汉台素有“天汉”美誉,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万年之前,古代先民
便在这里从事渔猎和原始农业劳动。夏代,古褒国雄踞于此。秦汉以来,更以显赫的名声载入史册。公元前206年,汉
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建立了西汉王朝,从此,汉水、汉中、汉族、汉文化便一脉相承,汉中也因此名扬海内外。在
漫长的岁月中,这块史称“天汉”的土地数度辉煌,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
遗产,其中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古汉台、拜将坛等14处古迹分别被列为省级、区
级文物保护单位。
汉台区南部为汉江冲积平原,系粮油高产区,北部为中低山区,系林牧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
无酷暑,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3度。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充沛的水利资源,为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
厚的自然环境。主要植物有棕榈、松树、竹子、漆、油桐及天麻、附子、木耳、食用菌等。粮食作物一年两熟,盛产水
稻、小麦、油菜、瓜果、蔬菜、蚕桑等作物,水稻平均亩产居世界先进水平,被专家论证为水稻“最佳生长区”。北部
山区属秦岭南坡,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天然植物基因库”和“天然药库”之称,主要野生动物有熊、豺、鹿、野
猪等,同时,汉台区也是重要的猪肉和水产品生产基地。汉台区还有丰富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天台、褒河被誉为“距
离城市最近的森林公园”,兴元湖、莲花池、石门水库以及宗营花木基地等处风光宜人,是汉中旅游的重要观光地。
汉台区是陕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购物中心,辐射周边各县及川、甘毗邻地区。交通通讯事业日益发达,列车客运
可直达北京、上海、西安、武汉等中心城市,民航可直达西安,公路交通四通八达,108、316两条横贯南北、东西的国
道在这里交汇,网络通讯体系健全。随着西汉、十天高速公路的建设,汉中作为陕、甘、川毗邻地区交通、信息枢纽的
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去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5.07亿元,同比增长11%,经济总量顺利跨过50亿大关,跃居全省1
07个省区的前10位;财政收入创历史最好水平,实现财政总收入3.844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068亿元,首次突破
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6%和21.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5.77亿元,同比增长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704元和2850元,同比分别增长15.5%和8%,主要经济指标均创造了近几年的新记
录。先后被评为全国人口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全民健身周先进单位、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区、全省双拥模范
区、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十五”陕西经济增长最快县等。
全力创建西北地区优秀人居城市
近年来,汉台区在加速建设陕西经济强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征程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建设着环境优美、
道路通畅、秩序良好、文明祥和的西北地区优秀人居城市。
一、城市建设突出“汉、绿”特色
汉台区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城市建设
工作作为全区的重点工作来抓,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力度,使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其突出的
自然环境特色、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交通枢纽特色和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特色展示了独特的魅力。
去年,汉台区明确了今后五年城市建设和改造任务,进一步强调要用加快城市化进程来推动信息化、工业化和农业
产业化,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新的建设任务,如何突出特色,发展个性,适应时代
发展的要求并不断创新,是汉台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汉台区委书记张建平说:“特色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灵魂
,汉台的城市特色集中体现在‘汉、绿’两方面”。汉台我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明史可以追溯到夏朝,秦、楚、
巴、蜀文化交融汇集,民俗风情独具特色,尤以“汉”文化特色更为突出。汉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动植物生长环境
得天独厚,以“绿”为特色的自然风貌十分突出。汉台的城市发展必须在“汉、绿”两大特色上大做文章,充分挖掘潜
力,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
立足当前,面向未来,汉台区委、区政府把城市的发展定位为陕、甘、川、渝四省市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独具特
色的组团式文化观光旅游城市,西北地区重要的服装、食品、生物化工、机械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及信息、交
通枢纽城市。按照这个定位,汉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方向始终坚持以“一江两岸”为龙头,天汉大道为轴线,以道路建
设、综合开发、旧城改造为重点,合理规划商业区、工业区、自然风光区、历史文化区、生活居住区等城市功能区域,
以发展的眼光超前规划,同时,按照“组团式”城市建设的要求,加快卫星城镇体系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今后几
年,汉台的城市建设将以汉江两岸开发建设为总体框架,把贯穿汉台区城市南北的天汉大道作为轴线,进一步加快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道路建设上,着力实施主干道路建设,努力构建城市道路网络;在旧城改造上,坚持新区建设与
旧城改造同步进行,重点加强西城开发、东城开发等片区改造;在综合开发上,以加快城区外延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扩
大城市建成区面积;在区域功能上,突出工业、商贸、旅游三大城市功能,将城市规划为各具个性特色的四大功能区,
即西片工业区、北片的商贸区、南片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和自然风光区,形成特色鲜明、衔接紧凑、浑然一体的城市格
局,充分体现城市建设总体目标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使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自然环境特色和经济发展特色更加突
出。
二、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汉台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把为市民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作为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
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力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积极实施净化、绿化、亮华、美化工程,
城市环境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治理城市环境脏乱差是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作中的老大难问题,汉台区却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曾被评为全国
卫生城市。在个体工作实践中,汉台区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和反复探索,找准了城市管理工作的着力点。把环卫体制和
管理责任作为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关键来抓,积极推进环卫体制改革,理清了城建、城管、环保各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
处、社区居委会、门店主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健全了工作制度。同时,积极推进垃圾袋装化,坚持全天候清扫保洁制
度,加强对市民的文明意识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积极推进以城市道路整修和人行道铺设为重点的城市“整容工
程”,克服重重困难开展清理占道经营、整治居民小区环境卫生、门店牌匾、户外广告、临街建筑立面和楼顶以及交通
秩序等专项整治活动,大大提高了城市环境卫生质量。
按照“出精品、上档次”的园林绿化工作思路,“点、线、面”相结合,汉台区下功夫建设好与居民生活区接近的
小型园林绿化、街道绿化和主体绿化,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特点和自然环境,采取群众喜爱的植物配置进行植物造景
,绿化、美化效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城区内主要街道四季常青,花团锦簇,充分体现出了“西北小江南”的城市风
貌。同时,大力实施亮化工程,目前,现在的汉台被赞誉为白天是葱郁翠绿的花的海洋,夜晚则是流光溢彩的光的世
界。如今,市体育运动中心建设、西片区污水截流、滨江景观建设、拜将坛景区开发等一个又一个重大城市建设项目正
在紧锣密鼓实施之中。随着西汉高速公路的开通,不久的将来,一个融会古今神韵、人居环境优良的现代化滨江城市,
将以其独特的个性的骄人的风姿,展现在世界人面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