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寨的娘娘庙

家乡区县: 湖北省广水市

      广水市余店镇界河街的北面,有一座山寨,它就是娘娘寨。在寨里面有远近闻名的娘娘庙,它的海拔高度为285米.从远处看,它就像一艘航空母舰停泊在桐柏山区崇山峻岭的最南端。
      从地理位置看,东起广水镇的大山口,西至余店镇的界河,中间有一条基本上东西相连的山岭,把广水市的地势分成了两部份,南部为丘陵或平川,北部才算 是真正的山区。


      而娘娘庙就坐落在这条山岭的最西部,它像巨人一样,排列其中,巍峨庄重之极.从庙沟儿望上看,它像一尊坐着的大佛,寨顶庙里供奉着观音菩萨的塑像.娘娘庙的命名就来源于此吧!
      站在寨顶向南望去,二十几里路的地方尽收眼底,如果是晴天,用望远镜还能望见马坪、淅河,甚至相距六十里地远的随 州市区呢!北望,可以看到吴店镇的玉皇顶,以及江西店北部的山峰。它和东面的唐儿寨,北部的四角嘴寨以及马鞍山寨呈倚角之势,遥相呼应.但无论气势、建筑 规模,还是战略地位,这几个寨子都远远比不上娘娘庙.
      娘娘庙山寨西部高,就像一个金字塔,宛如航空母舰的驾驶塔。寨顶平台建有前后各三间屋的寺庙。解放前还有和尚在庙里主持。东部平坦,长约200米,宽 5-10米不等,呈U型,恰似航空母舰的甲板。
      山寨整个面积约一平方里,四周都沿险要的地方筑着城墙。城墙高约二丈,宽三尺有余,全部用青石或铁矿石砌 成,大的石块有一米见方。设有南门和北门两个城门。城门建成╗型,以防敌人用火攻城。四周城墙间段筑有枪炮射击孔。南北两门及东部城墙射击孔尤为密集。城墙上还建有跺墙。寨内密密麻麻建有石砌房屋大大小小千余间。这些房子都是村民上寨避难居住的地方。
      据说当年一有战事,附近村民,特别是南部远至淅河、马坪 一带的村民,都扶老携幼上娘娘庙避难。山寨的庙怀、西怀和北坡山势陡峭,东尾部虽然和其它山岭相连,但其城墙也建在地势高陡的地方,加之城墙坚固,在当年 武器落后的情况下,易守难攻,娘娘庙山寨的确庇护了当地一代又一代的村民.


      从南门望下走,还有一个紧连着城墙的子寨。它的形状就像坐着的大佛的腰部和大腿部,三面都建有城墙,设有一个南门。腰部建有零稀的石房子。大腿部也成U 形,长80米,宽10米,较平坦,靠南面建有一个戏台。据说当年每年端午节前后,当地村民都要请戏班子上寨唱大戏,举行盛大的庙会。
      当地老人有说娘娘庙山寨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是为躲避跑“长毛”(这是人们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误解而称呼的)修建的;有说可能古时候就存在,太平天国运动的爆 发,人们又大量的重修并加固了它。那么它究竟建于何年?笔者没有仔细考证,不过令人惊叹和不解的是:建筑娘娘庙山寨那么庞大的工程,需要几万方乃至十几万方石块。这些石块从哪里弄来的呢?就地取材还是从山脚下运上来的呢?据当地老人说,大部分石头是从庙西北山下的白衣庵附近取石运上山的。因为西北坡坡度相 对而言较平缓,搬运途中便于歇脚。据笔者观察,从白衣庵到山上往返距离有六七里,而且中间还有几个陡坡,运输之艰辛可想而知。从取石,运输,到构筑城墙、 房屋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啊。
      由于娘娘庙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它有坚固的城堡做依托,所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寇侵犯襄樊没有得逞,为了保住京汉铁路运输 线,日军退守到铁路沿线两旁几十公里的地方布防,其中就有一个中队的日寇侵占了界河,分派了一个小队的日军盘驻在娘娘庙山寨上做观察哨。他们肆意骚扰地方,烧杀奸虏,无恶不作。
       新四军将领陈大脚(陈少敏),原孝感地委书记臧成德在娘娘庙一带打游击的故事,一直成为当地人的美谈。在解放娘娘庙 山下的老界河街时解放军牺牲了一位营长和多名战士。每年清明节,中小学生都要到烈士塔前给烈士扫墓,听当地老人讲述英烈的故事,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随着科学的发展,历史的变迁,娘娘庙山寨已失去了它的防御作用。如今的娘娘庙山寨,除了电讯部门在寨顶竖立的电讯转载塔及当地人重修的一座寺庙外,只剩残砖断瓦和破损的城墙。每想至此,笔者甚为痛惜。据说像娘娘庙这样的山寨,在全国来说也是为数不多。

       如何保存这样的历史文物古迹,是该提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上了!开发利用娘娘庙山寨,使之成为观光的景点,展示在世人面前并作为遗产留给后世子孙,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梧桐子之广水:http://wutongzi.com/kan/hubei/guangshui.html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270338615

木木的晴天(2014-06-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