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县地貌类型多样,既有丘陵山地、台地,亦有河谷平原,山间盆地,还有大量可供利用的五边地、荒山、荒坡,为发展水果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据1980 年调查,全县有宜果缓坡地13.3 万亩。宜果荒地万亩以上的有7 个区:太平1.68 万亩,神岗1.18 万亩,城郊1.15 万亩,温泉1.05 万亩,吕田1.24 万亩,鳌头1.56 万亩,棋杆2.08 万亩;9000亩以下的有江埔区;3000 亩至6000 亩的有东明、龙潭、民乐、良口和灌村等5 个区。这些宜果面积多分布于流溪河、潖江(二)河等两岸低丘陵阶地,土质为等四纪冲积土或红壤土,土层深厚,土层结构良好,是发展水果生产的好地方。
从化县果树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甚多。流溪河两岸的太平、神岗、江埔、城郊、温泉等地区是传统的荔枝产区。1949 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2.14 万亩,年产各种水果3960 吨,其中荔枝是从化大宗水果,种植面积占66%。太平钱岗的糯米糍荔枝,凤院的三华李、明柳橙,江埔白田岗的桂味荔枝,良口良新甜桔,灌村的西瓜等水果在地方上颇负盛名。
建国后,水果从小量的栽培发展到商品性生产,其收入成为全县农村重要经济来源之一。50 年代新种荔枝果树1.1 万亩。1969 年大面积种植三华李,至70 年代三华李发展到1.09 万亩,成为从化第二大宗水果。“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县受到“以粮为纲”和“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干扰,有些公社出现砍果树改种水稻的现象,水果生产遭受损失。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落实了水果生产责任制,调动了群众种水果的积极性,县内出现了耕山种果、科学种果的好势头,水果成了从化农村重要的商品生产之一,荔枝及其它水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水果生产进入兴旺时期。1985 年,全县种植水果面积5.99 万亩,比1949 年增加近2 倍。水果中荔枝占53.54%,柑桔占16.36%,三华李占15.37%,青梅占4.25%,柿占3.21%,榄占2%,其他占5.27%;水果总产17115 吨,比1949 年增加3.3倍。全县水果收入约占农业总收入的20%。
我的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shiyi163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482511731?from=profile&wvr=5&loc=infdomain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hiyi02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