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塘两袭剑阁

家乡区县: 四川省剑阁县

前蜀灭亡后,董璋、孟知祥各据东西川。他们互相猜忌,明争暗斗,都在扩张实力想吃掉对方,独霸两川。

后唐天成四年(公无929年),朝廷派安重诲来蜀,要暗中削弱东、西川的势力,行分东川果(南充)、阆 二州的兵力,组成保宁军,又放出话,要分散西川的实力。西川节度孟知祥很着急,使派人与东川节度董璋密谋,两川联合起来抗拒朝廷。

后唐天成五年即长兴元年,正月,东川董璋派兵五千,先在剑门关和大剑山沿线要害处,修筑保垒七寨,五月寨成。同时又在大剑山北三十里地的小剑山隘口处置永定关并派兵把守。

后唐朝廷知道东、西川已聚众反叛。后唐明宗李嗣源降旨,遣大将军石敬塘领军伐蜀。公元930年冬十一月,石敬塘统领大军进讨两川。片调阶州刺史王弘贽率军与伐蜀前锋马、步都虞侯王思同、步军都指挥使赵在礼等三军四万余人马,攻打剑门关。

剑门关东川守将齐彦温,率步、骑兵五千余人拒敌并于各寨和大剑山关口等处,日夜巡逻,严加防范。

后唐三路大军,于十一月初进入大剑山前沿,兵临关下。连日挑战,关上守军坚守阵地不出关迎战,只等唐兵接近便用灰瓶瓦罐、滚木檑石以及强弩射击来来犯敌军。使石敬塘统领的攻蜀大军,被阻于剑门关外,无法前进一步。

石敬塘召集三军商量,留王弘贽本部人民继续在剑门关外挑战佯攻,暗地由前锋王思同、步兵指挥赵在礼,连夜引军抄小剑山尾,人头山后,沿嘉陵江西岸河床,越过大剑山,超入红岩寺、张王庙,进入剑门关南面奇袭剑门关。于十一月十三日,后唐军南北夹击东川后兵,使剑门关守军首尾受敌,一场争夺剑门关的血战展开了。两军你来我往,杀得天错地暗鬼哭神豪。终因,剑门失险,蜀兵寡不敌众,前后被包围,剑门关守将齐彦温被俘,东川蜀兵死伤三千余人,剑门关失守,为后唐军占领。

王弘贽军进入剑门关后,轻装直趋剑州,与守城蜀兵接触,展开攻城战,王弘贽数战失利,便退回剑门与后唐大军汇合。

这时两军对抗,等待战斗。

西川孟知祥,为了不便后唐军向东川腹地深入,动摇西川,急遣牙内都指挥李肇带马步兵五千人作授军先行,日夜兼程进据剑州,又令统军赵廷隐领本部人马一万五千人,进屯剑州南沿(即今凉山、柳垭、北庙一线);再令永平节度李筠将兵四千人,紧扼龙州(江油、平武)要害。

东川董璋也自阆中亲率大军屯兵木马驿;并令陵州刺只王晖引军三千人与西川军李肇配合,屯军剑州南山待敌。

统军赵廷隐在剑州观察地形后,择善射者一千余人埋伏在唐军来路两翼,等待激战。

公元930年十二月,石敬塘率领大军,在剑门整顿、布置后,越四日,浩浩荡荡开赴剑州,屯兵北山(即汉阳山一带)。乙末,石敬塘督军进击蜀兵,蜀军统领赵廷隐按甲以待,唐兵一到,矛、姆将能接近时,蜀军便扬旗击鼓伏兵四出,突然使后唐军措手不及,唐军前锋惊怕失措附岩无数。俘、斩唐军百余人。石敬塘命骑兵冲击河桥、城堑,又遭西川军李肇强弩排射。客主之势不利唐军,石敬塘乃令唐军撤退。东西川合军乘胜追杀唐军至剑门南沿。

后唐长兴二年正月,石塘从剑门引军再攻剑州,与赵廷隐数战失利,天寒地冻,粮草不济,唐军便烧毁营垒,从剑阁退出剑门关北归。蜀军尾随其后追至利州。

朝廷离讯,石敬塘伐蜀失败,朝、野议论,“关山险阻,蜀不可伐”遂罢兵。

1313113(2014-06-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