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地处世界著名的黄土高原中部、陇东高原东南部,东倚巍巍子午岭,西襟滔滔泾蒲河。境内地界东西长约80公里,介于东经107°41′至108°34′之间;南北宽约72公里,跨于北纬35°15′至35°52′之间,属于东7时区。平均海拔高度1200米,东部子午岭最高峰兴隆关大庄子附近海拔1760米,为全县地势最高点。南部店子沟至政平附近的泾河河床,海拔869.5米,境内地势呈东北高挺、西南低平的倾斜走向。
境内川原相间,沟壑纵横,沃野平畴,雨泽露润,自然条件优越。全境有早胜、春荣、盘克、九岘、南义和董志原西南部6条主要园区,原面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有较好的收水保墒能力,是粮食作物的主产区。山、坡、洼地易受旱、风、冻害影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适宜种草种树,发展林果、畜牧产业。川道地区温暖避风,引水灌溉便利,是发展经济作物和黄甘桃、九龙金枣(晋枣)等果蔬特产的良田沃土。西部董志原平畴沃野,一望无垠,堪称“天下黄土第一原”,宁县有5个乡镇坐落在董志原东南部精华地段。南部早胜原平坦肥沃,是庆阳市第二大原,地域范围全在宁县境内。东部的春荣原、盘克原也在庆阳市10大原之列。境内有马莲河、泾河、蒲河、九龙河、城北河等7条河流,年平均总流量为55.05立方米/秒,总径流量为17.36亿立方米。子午岭在境内东部绵延60余公里,山势巍峨,林草茂盛,风光秀美,为黄土高原上面积最大、植被最好的水源涵养林。宁县赖其润泽,资源丰厚,物产富饶,风调雨顺,万物竞生。
宁县位于中纬度内陆(北温带南沿)、青藏高原东侧,受季风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高原气候(干旱半干旱气候)。境内气候温润偏凉,雨水较少,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而夏季不甚炎热,春秋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风向和气温变化较有规律,带有明显季节性:春季风向由北转南,但冷空气仍活动频繁,气温回暖极不稳定,常现大风降温带来的“倒春寒”和霜雪灾害。常降水不足,春旱具多,故有“春雨贵如油”之谚。夏季多吹东南风,雷阵雨较多,是全年光、热、水量最丰富的时期。6、7月份极端天气容易出现,偶有冰雹灾害发生。冰雹颗粒,小者如黄豆,大者若核桃,间有近似鸡蛋者。主要危害是毁坏成熟时节的小麦和生长中的秋苗,击死人、畜之事间有发生。秋季南风盛行,空气湿润,多连阴雨,清晨多雾。中秋之时,秋高气爽。10月后,秋风萧瑟,霜、雪继至,草木凋零。冬季盛行北风,天寒地冻,河溪结冰,降水(雪)量少。“三九”天最冷,但近年来空气污染严重,温室效应加剧,冬季气温明显变暖。
全县年均气温8.9℃。一年之中七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6.5℃,历史极端日最高温度曾达36.5℃;元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5.5℃,历史极端日最低温度曾至-32.1℃。年日照时间2375小时,无霜期160天——180天。空气温度随着地形坡度的高低变化明显变化,随着地势增高,气温由西、南区向东、北区渐次降低。县内泾、蒲、九龙、马莲河等主要川区年平均气温在10~11℃之间,早、中、晚温差明显;董志、早胜原区年平均气温在8.5~8.9℃之间;九岘、金村等子午岭边缘山区,年平均气温多低于8.5℃。
全县年均降雨量572毫米,4~10月份是主要降水期。7、8、9三个月为雷阵雨、暴雨和连阴雨期,降水最多,这三个月总降水量均值达314.9毫米,占全国降水量的59.8%。大气降水受地形坡度的影响也很明显,大范围降水由东、南向西。北呈渐次减少的趋势。全县降水量以子午岭沿线的东部地区为最多,年降水量可达600~630毫米。向西逐渐减少,境内董志原的东坡焦村、坳马等乡为最少,年降水量约520毫米。向南降水又有明显增加,到泾河川区年降水量约560毫米。
我的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m23.cn/lzxdby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490826857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3490826857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