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的历史名人

家乡区县: 全州县

     蒋冕(1462—1532年)明代县城北隅人(今全州镇北门一带)。少聪颖好学,15岁中解元。1487年与其兄蒋弄联袂同登进士及第,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礼部、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谨身殿大学士,加封太子太傅(从一品)。由于他在嘉靖三年代理首辅内阁大学士(宰相),县人尊称他为“蒋阁老”。 蒋冕一生为官清廉秉公,为人刚正不阿。当时,明武宗皇帝贪好女色,常微服外出寻访美女,不理朝政,全靠蒋冕协助处理政务。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武宗借口剿灭宁王判乱,亲率大军征江南,令蒋冕随行。途中获悉宁王被擒,武宗与宠臣江彬贪恋扬州女色赖着不回京城。蒋冕捧疏哭跪宫外,武宗被他一片忠心感动,才勉强回京。正德十六年(1521年)二月,武宗驾崩,宠臣江彬外握边兵,常怀判乱,蒋冕设计诛杀了江彬,除掉明朝一大隐患。后又辅佐新主嘉靖帝,广施仁政,后因反对嘉靖帝为生父立庙而被罢官回乡。他不甘闲居,为广西第一部通志——《广西通志》作序,并著下33卷的《湘皋集》。

     曹学程(1563—1608年)今才湾镇田心铺人,幼聪明好学,16岁中举,20岁中进士。在湖北石首和浙江海宁任知县期间,因兴修水利,政绩卓著而擢为御史。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五月,日本侵略朝鲜。朝鲜国王向明朝求援,神宗朱翊均偏信兵部尚书石星‘与倭无仇”的主和谗言,决定撤兵议和,并封日本首相丰臣秀吉为‘日本国正”,遣使渡海赴日行册封礼。时任御史的曹学程得知后,立即向皇帝呈奏《谏封倭疏》,指出神宗不要偏信主和派谗言,要警惕日本狼子野心。神宗最忌直谏,加之曹学程多次冒犯龙颜。因此,神宗看罢奏疏大怒,下令将曹学程逮捕入狱候斩。事后果如曹学程所言,日本撕毁和议,再次进攻朝鲜,但神宗不但未嘉奖曹学程预见有功,反而一直把他关押了14年。曹学程因在牢中身心备受折磨,出狱后仅两年便去世了,著有《忠谏录》。
舒宏志 (1566—1594年)全州北隅人(今全州镇北门一带),明朝尚书舒应龙之子,少时聪颖有奇才,博览群书,过目不忘,以神童著称,十八岁中举。公元1586年,19岁的舒宏志与众举子乘船赴京应试途中,众举子欺他年幼,饮酒赋诗中要他赋九言诗一首,否则罚酒3杯。舒宏志不假思索,随口吟道:“今吾侪何幸今夜得同舟,犹如苏子赤壁泛舟游。大吼一声鱼龙惊破胆,散行几步神鬼俱低头。诗兴来时写天云作纸,酒狂发处饮沧海若瓯。醉酌三觞酹沉海底月,满船举子个个尽含羞。”众人惊为奇才,殿试时舒宏志一举夺名中探花,并选为翰林院编修,28岁卒于任所,是全州历代科举中得中探花的唯一人。其遗作有《学始于不欺暗室说》、《淡泊宁静说》等。

      石涛(1641—1718年)姓朱名若极,字石涛,明靖江王赞仪十世孙,全州湘山寺僧,释号元济、道济,号苦瓜和尚、大涤子、小乘客、零丁老人、清湘老人、瞎尊者等。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出生于桂林靖江王府。公元1650年,桂林靖江王府被南明瞿式耜占领,年仅9岁的石涛面对国破家亡的窘境,逃到湘山寺里剃发为僧,晨钟暮鼓相伴21个春秋。正是这片大地如图似画的自然景观,赋予了他翰墨丹青的灵秀,30岁那年不甘寂寞的他,毅然冲破释门清静无为的禁锢,离开了湘山寺,走向大自然去探索绘画创作历程,立志“搜尽奇峰打草稿”。游历了大半个中国,饱览名山大川。他在安徽宣城敬亭山结识了以画黄山风景著称的画家梅瞿山,后又到南京与名画家戴本孝为友,终于成为清初著名画家,与八大山人(朱耷)同开扬州画派之先声。
石涛擅长画山水、兰竹、人物及园林叠石画作。意境开阔新颖,有独创风格,兼攻书法诗文,有“寸纸尺壁”的美誉,并著写了画坛论著《石涛画语录》。名列“扬州八怪”的高翔、郑板桥、金农三人均系石涛的弟子。石涛的画作对后世卓越的画家,如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及傅抱石等,影响甚大。湘山有情,湘水有义,石涛在依依不舍地告别抚育他的湘山寺时,在飞来石上留下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画作《兰花图》。全国现存的石涛遗作中只有两幅石刻《兰花图》,一幅在扬州,一幅在全州。兰花碧叶迎风招展,欲拂行人,暗香隐隐,似从石壁逸出,一笔一画,巧夺天工。

     谢赐履(1661—1726年)龙水镇桥渡村人。20岁与父同时中举,任感恩县令(今海南省东方县)。清康熙五十四年“715年),谢赐履升任水平知府,所辖滦县、昌黎,迁安、乐亭四县暴雨成灾,庄稼全毁,百姓嗷嗷待哺。谢赐履急令四县造册开仓赈济,县令怕丢乌纱帽,建议等待上级批复后再发赈济粮。谢赐履说:“未经上级批准的责任由我负责,但延误救灾饿死人的罪责你们能担得起吗,”便亲赴灾区视察。动员富户借粮赈灾,几天内得粮万余担,并派公正人员分发。谢赐履勤政爱民,历任政绩卓著,不断升级,最后升至山东巡抚、右佥都御史。

      谢济世(1689—1756年)龙水镇桥渡村人。幼年聪颖勤学。12岁代父作《观风制艺》一文,学官惊叹为神童,19岁中解元,23岁中进士后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
谢济世为人刚正不阿,不畏权贵。雍正四年0726年)任浙江道监察御史,上任不到10天,就上疏弹劾雍正皇帝的宠臣河南巡抚田文镜贪赃枉法十大罪状而触怒雍正皇帝被下狱,被充军到西北的阿尔泰(今新疆)。又因编著《古本大学注》一书,被诬告是诽谤程(颐)朱(熹)儒学,讽讥朝廷,险些被诛,是‘文字狱’少有的幸存者。
乾隆元年,谢济世遇赦复官,改任湖南粮储道。他勤政爱民,微服私访,查获衡阳。?善化知县搜刮民脂民膏,便仗义执言,再次被捕下狱。几经周旋,终于将贪官污吏绳之以法;在著作上,谢济世注释了《大学》、《孟子》、《春秋》、《礼记》共154本,抒发己见,对不信程朱理学的思想起了启聋发聩的作用。著有《西北域记》、《梅庄文集》等书。

      蒋良骐(1723—1788年)永岁乡石岗人,后迁居才湾。蒋氏一门三进士,蒋良骐祖父蒋肇是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进士,其父蒋林是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进土。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蒋良骐28岁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编纂、鸿胪寺、太什寺少卿、通政史司、通政使等职。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蒋良骐任翰林院编修后,回乡探亲,应全州知县黄德星之邀,与谢廷瑜重修《全州志》。蒋良骐是清代中叶宫廷史学家之一,著有清代的重要史书《东华录》。《东华录》是一部清代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清朝入关五帝(太祖、太宗、世祖、圣祖、世宗)、六朝(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雍正)史事共32卷,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此外还著有《下学录》、《京门草》、《伤神杂咏》、《釜纪游》等,蒋良骐两袖清风,家境萧条,死后40多年,由临桂女婿蒋锡璃资助,竖碑砌墓,葬于才湾镇纱帽岭。

      蒋启歇(1795—1856年)今龙水镇龙水村人。21岁中举,27岁中进士及第。历任江西省德兴、会昌知县、永丰知州、南昌同知、江西盐法道,后擢升河南彰德、卫辉、怀庆兵备道,其辖区正临黄河北岸。蒋启歇十分注重治理黄河事宜,遍查历代治河记载和各州县志书,并实地勘察辖区河流情况。咸丰四年秋汛期间,他率领河道官兵及各村民夫,日夜巡视河堤。一日一处埽垛湮没,河堤崩塌大半,人们惊恐逃跑,唯蒋启歇带一个老兵彻夜坚守。天明,附近百姓及河兵闻知深受感动,竟相奔来抢修,终于保住了河堤。咸丰五年,河道总督突然病死工地,朝廷便令蒋启歇代理河道总督职务。在接任的第十天,铜瓦厢发生险情,尽管蒋启歇带所有救险人员全力堵塞,也无济于事。第二天铜瓦厢大决堤,几十州县变成汪洋大海,他虽然任总督只有10天,也受到革职留任的处分。蒋启歇仍忠于职守,治河不懈。新任总督李均深受感动,及时向朝廷奏明情况,恢复了原职。但他终因治河积劳成疾,不久便病逝于治黄工地陈桥驿,终年62岁。

       蒋琦龄(1816-1875)字申甫,号石月,今全州县龙水镇龙水村人,1840年礼闱二甲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九江、汉中、西安知府,四川盐茶道,翰林,顺天府尹等职。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天下震动。蒋琦龄应诏进《中兴十二策》,议论朝政得失,抨击种种时弊,名震朝野。时人认为蒋琦龄"有匡时济变之略,综核名实之才。"《空青水碧斋文集》、《空青水碧斋诗集》"为其行世之主要著作。"

      邓升平(1852—1922)文桥邓家人氏,幼年家贫,无力购买纸笔,钟爱书法,每日以狗尾草捆扎为笔,把青石当纸,拿水作墨,奋笔不辍,久之功夫始成。一次,邓升平在湖南东安做客,看人作书,由于靠得太近,书者斜目相问:“汝也能知书乎?”先生不用毛笔,顺手扎草蘸墨一挥而就,字体骨力洞达,书者当即拜他为师。每逢重要书丹,东安总派人抬着轿子请先生作书。作为秀才,他参加了广西乡试,主考官对他的字评价甚高,给他一个“文章一般,字盖通场”的褒扬。

      赵炳麟(1876年~1927年) 清末官员。名竺垣,号清空居士。1876年11月26日生于广西全州绍水乐家园。赵炳麟之父赵润生,《清史·循吏》记:“宦湘十年,凡四易任所,至案无留牒,必严查保甲以清良莠。每决一讼,必两造均服,始具结。下乡轻骑减从,夫马必自备,遇儒者殷殷教诲若子弟,豪强巨猾必严惩不少贷……”,陈宝箴出为湖南巡抚,赵润生方初任新化,陈以为能员,次年,代理益阳知县。

梧桐子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87924349.html
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ww.wm23.cn/asami
微博主页:http://weibo.com/u/3542835330
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u/3542835330

翟莲萍(2014-09-2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