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倚梓林,西枕潼水——梓潼

家乡区县: 四川省梓潼县

        古有“晋柏宋鼎细细看,同人无不口赞。石陀七曲盘桓,脚下潼水九湾。满眼丰收美景,巴山却话草原”。今有“才闻万树腾紫气,又见古庙飘祥云。人文自然相辉映,景观开发待高明”。潼水蜿蜒,山路盘桓,美景夺目,人杰地灵。这便是我的家乡——梓潼。

         梓潼仿佛一位古老的诗人,伫立于蜀之东北,用千年的沉默观看着蜀地的人间沧桑,过去成为了历史,沉淀下来的是悠悠文化底蕴,留给后人慢慢品味。梓潼孕育了勤劳朴实的梓潼人,梓潼更是每一位梓潼人的骄傲。

       梓潼历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即有人类活动。梓潼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取“东依梓林、西枕潼水”之意。春秋战国时期,梓潼为古蜀国领地。秦惠王派司马错灭了巴、蜀二国后,梓潼就成为蜀都的领地。公元前285年设置梓潼县,属广汉郡,因此,梓潼成为县治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自秦汉以来,梓潼便被认为“千里天府,此为屏障”、“梓潼失、成都危”,故历代视梓潼为重镇,为兵家所必争。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三国纷争,梓潼在军事上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刘备定蜀后设置梓潼郡,其辖区相当于现在一个专区。其后郡,县更迭,辖区也有所调整,归属也几经变更,但梓潼作为一个县治所在地一直尚袭至今。

        梓潼也拥有丰富历史建筑,这些是现代社会怎么也模仿不来的,它们横卧在梓潼的土地上,向人们诉说着各自的历史故事。梓潼比较有名的历史建筑,不得不提七曲山大庙,历经一千余载,今存楼阁寺殿集元、明、清三代建筑之精华。景区古柏苍翠,遮天蔽日,一派萧然之意。它位于梓潼城北10公里的川陕公路一侧,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之中的文神文昌帝君的祖庙,始建于晋,为蜀地百姓祭祀张亚子而建。七曲山大庙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文昌帝君的发祥地,故又称帝乡。大庙最初叫“亚子祠”,是为纪念晋代张亚子的。张亚子究竟是什么人?说法不一。有的说他侍母致孝,仕晋战死;有的说他为民行医,深受爱戴;也有的则把他说成是神仙一类人物。建祠以后,自唐至元,累封至“梓潼宏仁开化文昌帝君”。在中国“北有孔子,南有文昌”的说法。唐朝武则天以来,历代科举制度以其强大无比的统摄威力,使得中国知识分子在科考的前夜,一定会想到去文昌宫拜祭文昌帝君。这也是中国各地文昌宫和观音殿、关帝庙一类,看似宗教,实际却更能迎合民俗而广布,且存量最多的根本原因之一。梓潼七曲山大庙便是这一文化的祖庭。另外,全国少有的纯古柏林“翠云廊”古蜀道国家级森林公园同样是不得不去的好去处,翠云廊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建为国家森林公园,是可与罗马大道媲美的世界奇观。被誉为“三百里程十万树”的天下奇观。沿剑门关南行,可看到婉蜒于剑门崇山峻岭之中的三百里古驿道,古驿道始于西周,青石铺路,以古柏夹道,古柏参天,绿荫蔽日,夏不知热,冬不知寒。还有珍奇的松柏合一树——松柏长青树。我还想为大家介绍一处梓潼的文化圣地——长卿石室,长卿石室位于梓潼县城西长卿山腰,即传司马相如寓居梓潼时的读书处,曾有云:“书岩本是读书台,司马长卿锦城来。长门赋现身荣贵,前人已支今又开”,这里就谈到了长卿石室。梓潼还有很多名胜古迹,它们是梓潼的璀璨明珠。

       蜀之东北,东倚梓林,西枕潼水,有山有水,诗情画意,大爱梓潼。文化梓潼欢迎您!

童心甜(2014-09-3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