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海南岛是镶砌在祖国南端的一颗钻石的话,我想,澄迈则是海南岛上的钻石.." />
如果说海南岛是镶砌在祖国南端的一颗钻石的话,我想,澄迈则是海南岛上的钻石....
首先请允许我引用百度百科上对澄迈的官方介绍——澄迈县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毗邻省会海口市,与广东雷州半岛隔海相望。自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置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史脉久远、人文炽盛,因古县治老城有“澄江”、“迈山”,故取山水名之首定县名为“澄迈”。全县陆地面积207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100平方公里,总人口57.5万。
一、25岁的海南,2100多岁的澄迈
自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定南岳,海南岛列入西汉封建王朝版图。(前110)年在海南岛上设珠崖、儋耳两郡,设16县,有23000余户,隶交趾刺史部。其中的“苟中县”就是如今的澄迈县的前身。
二、澄迈的行政区划分
澄迈县辖金江、瑞溪、永发、老城、加乐、文儒、福山、桥头、中兴、仁兴、大丰等11个镇,176村(居)委会,867个自然村。境内有3个国营农场、2个省直属农林场和1个省级开发区(老城开发区)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位于海南省澄迈县。创建于1988年5月,2006年3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公告升格为省级开发区,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开发区。
老城开发区支撑澄迈经济半壁江山,是海南经济发展的新增亮点。开发区北依琼州海峡,与海口相邻,距海口中心20公里,离机场32公里;区内有粤海铁路海口南站、外海岸线16.5公里、全国25个中心枢纽港之一的马村港。
三、澄迈的地理气候
地理位置
澄迈县位于海南岛北部,北部濒临琼州海峡,隔海与广东雷州半岛相望
,毗邻省会海口市,东接定安县,西靠临高县、儋州市,南与屯昌县、琼中县接壤,总面积2072平方公里。东西宽56.25公里,南北长70公里。
澄迈县位于海南省西北部,毗邻省会海口市,区位优势明显。全县土地总面积2072平方公里,拥有耕地总资源72.8万亩,其中常年耕地36.8万亩。有海岸线37.5公里(不含内海湾岸线),有港湾15处。本县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8℃,年平均日照时数2059小时,年均降雨量1786.1毫米,且热雨同季,终年基本无霜。较之全省东部市县,处于静风环境区,台风影响较弱。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丘陵山地,中部为河积平原,北部为台地和海积平原。气候温和,日照充足,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是镶嵌在琼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四、风景名胜
澄迈县治设在澄江坡长达1200多年,县治所在地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
心。参阅旧《澄迈县志》,旧时景点都以县治为中心,分布在今老城镇境内,曾经名噪一时的有“独珠回峰”、“双滩赴海”、“永庆丛林”、“大胜参天”、“北岸渔歌”、“通潮飞阁”、“伏波灵祠”等七景,唯有西峰牧笛一景在今桥头镇境内。古迹风光,山水名胜八景曾吸引着当年名人墨客。
1、独珠回峰
是指独珠岭,在老城以东七里铺处,山脉有马鞍山来,到七里铺处突起一峰,形圆如珠粒,因此得名独珠回峰,成为旅游景点。
2、双滩赴海
指内滩和外滩,亦称内水帘和外水帘,均在老城墟以西,旧时通潮阁门外(内滩属如今老城糖厂范围之内)。内滩由澄江流至长桥(当今尚保存完整的里桥)之下,石障排列,砥柱江水,悬流飞坠,水帘如从天飞挂而下,声音似电击雷鸣。古时石桥旁边有石塔,还有通潮楼阁是古时交通驿站,今已荒废无遗。外滩(外水帘),从内滩西去一里许,在旧教场前,外桥江水奔流,石激成滩,与内滩声势相应,会同入海。元朝建塔纪之,如今遗物无存,旧址无踪。
3、永庆丛林
在今老城真以东二里的盈滨村附近,古有永庆寺,周围多长树木,遮天蔽日,景色秀丽,环境幽雅,是古时游览胜地。永庆寺曾经几度修建,还是荒废,现没遗址。
济公山旅游度假区
济公山旅游度假区位于文儒镇南面济公岭,又名蛟蛟岭,有一天然巨石,由表面石纹天然缀画出济公脸部全貌,形象逼真,活象济公。石像高2.5 米,宽1.米。周围有孙悟空石、蛤石、龟石、蛇石、牛石、石床、石椅等20多个天然石像,千姿百态。登山眺望,周转百里,林海绿洲,景色壮观,令人流连忘返。
4、加笼坪热带季雨林旅游区
加笼坪热带季雨林旅游区位于澄迈西南端,总面积32800亩,该保护区东与屯昌县交界,西靠临高县、澹州市、南与琼中县为邻,距县城金江镇50公里。该区为原始热带雨林区,拥有胭脂、坡垒、青梅、厚皮搞、榴果等珍稀树种及水鹿、猴子、藤狸、穿山甲、蟒蛇、原鸡、山鹅鸽、金钱龟等珍稀野生动物。该区林海莽莽,还有山间瀑布,林间小溪,奇峰怪石,山顶天塘,加之鸟鸣兽跃,落英缤纷,构成一幅完美的生态图。这里还是当年琼崖纵队革命根据地―美合的原址。加笼坪热带季雨林旅游区不仅有优越的生态旅游价值和革命史教育意义,还是休闲度假的最佳去处。
5、金山寺
金山寺位于澄迈县城金江镇尖岭的东南面,背山面水,风景别致,是海南大型的佛教寺院之一。该寺院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解放前夕毁于兵乱,1993 年重建该寺院为仿古建筑物,建筑在岭腰层层殿宇,规模宏伟,建有钟楼、灵龟池、鼓楼、功德牌、天王殿、大雄宝殿、书画廊、各类佛像等整个寺院有金像42 尊,雕刻工艺精美,各具特色,令游人香客饱尝眼福、流连忘返。
6、南轩石照壁
南轩石照壁在永发镇东兴村委会南轩村,系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 )江南卢州府通判王炳儒(南轩村人)故居中庭照壁。
照壁由56 块石砌成,高270 厘米、宽440 厘米、厚30 厘米;壁里外四周塑花纹图案,雕双鹿衔灵芝草;里外各阴刻“紫气东来”、“福星高照”在其上端正中;中央篆刻“寿”字。房屋俱剩断壁残墙,唯照壁及中庭地板尚存完好。
7、老城老街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 年),澄迈县治建于老城墟,古街位于古县城的东南边,现称老街,也叫下街。
老街有百余米长,均由各种石条铺设而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已被摧毁,建成水泥路面。老街的两旁居住着老城居委会的居民,有的房屋依旧,但见散落墙角的石墩石刻,残碑断简。可以想象当时各路商贾纷至沓来,一派繁荣景象。
以上是我们澄迈在百度官方的介绍,在以后的文章中,我将通过我的视角给大家图文并茂的介绍一个更为真实的民俗风情。
待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