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秀友,我为家乡代言

家乡区县: 武鸣县

武鸣县古称“武缘县”,1912年更名为武鸣县并沿用至今,意为“以武而闻鸣天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是首府南宁市的辖县,史有“首善之县”美誉。

武鸣是壮族的发源地之一,壮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壮语以武鸣方言为标准音,被誉为“中国壮乡”, 每年在武鸣县城举办的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活动已成为中外民族文化交流的平台。

歌圩 从1985年起,武鸣县连续举办了18届“三月三”歌节。2003年后,武鸣县将“歌节”更名为“歌圩”。2008年,武鸣“三月三”歌圩入选了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武鸣县被文化部确定为“中国壮乡文化研究保护基地”。武鸣被认为是骆越古国的中心所在地之一,为了保护和传承骆越文化,2011年,武鸣县将“三月三”歌圩活动的主题扩展为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 2014年1月14日壮族文明重要发祥地、壮族人口占86%的“中国壮乡”广西武鸣县获得由中国文艺家协会颁发的“中国歌圩文化之乡”称号。 在挖掘歌圩资源方面,武鸣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为武鸣壮族歌圩制订了5年保护计划,着手加大挖掘和普查工作力度。开展武鸣山歌普查,对山歌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同时,积极开展编写中小学山歌教材、建立文化生态保护村等工作。 2003年成立的“尼达妮合唱团”活跃于自治区内外舞台,先后荣获第二届中国儿童音乐协会举办的音乐比赛金奖、全国校园艺术选拔赛金奖等奖项。 风景 武鸣八景:灵水;双桥伊岭岩;城西明秀园;濑琶文江塔;境北大明山;城东起凤山;北门黄道山;罗波潭。 伊岭岩,位于县城南14公里,距广西首府南宁市17公里,包括伊岭岩、花花大世界、千艺大观(在建中)、仙山院、会谈中心、现代观光农业园、壮民族小康村、甲泉、七十二道门、九洞山等景点。 武鸣县风景 图册 7张 灵水,位于武鸣县城南面,又称灵源、灵湖、灵犀水。灵水湖水面总面积2.93万平方米,水深2-3米,水温常年保持23℃左右,冬暖夏凉。 西江苑,位于武鸣县城西,包括明秀园、春霞园、秋暇园以及把三园紧密相连在一起的西江河。 大明山,位于武鸣东北部,距县城50公里,以“雨后明空晴翠”而得名,山体属弧形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绵延长150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山脊线平均海拔1200米,主峰龙头山海拔1760米,为桂中南最高峰,气势雄伟。大明山以春岚、夏瀑、秋云、冬雪四时之景不同,著称于世。

吴雪婷(2014-10-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