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丘陵地区大都种植干旱作物,主要有莜麦(裸燕麦)、荞麦(皮燕麦)、马铃薯、胡麻、菜籽等。北部草原盛产绵羊、山羊、牛、马、骆驼等牲畜。南部平原区土质肥沃,有引黄(河)灌溉系统和地下水浇灌设施,旱涝保收,盛产小麦、糜黍、甜菜、向日葵、玉米、高粱及蔬菜、瓜果。荞麦是这里的一大特产,素以颗粒大、出粉高、粉色好、味道美而驰名,是供不应求的出口产品。莜麦是包头的又一著名特产,营养丰富,且有较高药用价值。中部山岳,据初步考察,野生植物共有88科,302属,601种。列入国家重要保护的稀有物种有黄耆,蒙古扁桃。常用的重要药材有甘草、黄芪、麻黄、赤芍、防风、柴胡、桔梗、远志、知母、党参、枸杞等200多种,尤以黄芪、甘草、麻黄、党参、枸杞产量较大,畅销国内外。包头的餐饮特点仍带有浓郁的西北风味,即以牛、羊肉和各种面食为主。而且这里有一些独特的风味食品,它们的名字古怪有趣!像堆窝窝、捏鱼鱼、卷囤囤、包饺饺呀,还有炒傀儡、烤饼干、压铪络等,都是用内蒙古阴山莜麦精工制作的传统食品。阴山莜麦也因此而出了名。莜麦也叫油麦,即燕麦,它生性耐寒,最适合在干旱贫瘠的地方生长,阴山南北阳光充足,非常适合莜麦的生长。莜麦一般是制成麦片食用,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的含量却极低。俗称酪蛋子。将分离出白酥油的酸奶,经微火煮熬后,装入布袋,挤出酸水,成碎块状晾干即为酪蛋子。酪蛋子质硬味酸,是奶制品中最普通的食品,为蒙古民族所喜爱。蒙语称作“乞戈”或“艾日戈”。用马奶酿制的一种酒精含量颇小的饮料,制法是将鲜马奶装入生皮囊中,挂在向阳处,用一根特制的木棍每日搅拌数次,使马奶逐渐发酵变酸。当马奶变成清淡透明,味道酸辣时,即成为马奶酒。包头盛产胡麻(亚麻),其籽榨成胡麻油耐用来点灯或做润滑油。麻杆是居民必备的引火柴。剥下的麻杆皮即成麻。用废旧麻绳、麻袋等做原料造成的纸为胡麻纸。包头是内蒙古最早用羊毛织造地毯的地区,清代同治年间从宁夏来了邢姓和唐姓二位师傅,开始传授织毯技术,后来才将织毯技术传到归绥(今呼和浩特)。 包头织造的三蓝地毯有三大特点:一是用本地复盛园生产的土蓝鼓染的毛钱织成。这种土蓝雕染的毛线永不随色,不怕风吹日晒,年代愈久颜色愈艳,人们称“真色”。染房用土蓝靛将毛线染成深蓝、浅蓝、旅蓝三种颜色,用此三蓝织成的地毯故称三蓝地毯。二是三蓝地毯主要是用绵羊毛(最好用绵羊羔子毛)纺成的毛线,这种毛线织成的地毯质地柔软轻巧。三是地毯图案是“天上取样人间织”,图案来源于大自然,山水祥云、鸟兽花卉,也有琴棋书画等。包头最早的地毯房有三合和,其后有天厚成、双吉庆、吉庆功、谦益成、同义昌、祥记等20余户。在包头众多的本土名小吃中,烧卖可谓是一绝,其形,皮薄如蝉翼,晶莹透明,提起垂垂如细囊,置于盘中团团如小笼包,形美而味浓,上百年的发展中,烧卖深入鹿城百姓心里,成为很多人早餐的佳品。提起烧卖,在包头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些有年头的烧卖馆更是被很多鹿城百姓津津乐道。很多来包头的外地人,打听包头的本土小吃,很多包头人推荐的第一品牌即是烧卖,而带你去吃一顿,更是包头人款待外地朋友的首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