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县铁佛

家乡区县: 咸阳市乾县

乾县铁佛镇古称铁佛寺镇,因其境内有汉朝清凉山上曾有一座清凉寺,寺内供奉铁制佛像一尊故而得名铁佛寺镇·位于关中平原中段北侧,渭北高原南缘乾县城北六公里,为古丝绸路必经之地、312国道、福银高速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铁佛北靠振翅欲飞之五峰山,南对高僧辈出之终南山,东临唐朝太宗之昭陵,西接武皇则天之乾陵,更有关中名刹--法门寺,登高能望。此地夏不炎热,冬不寒冷,四时胜景迥然有异。 案“老县志”所传,铁佛古寺始创建于汉代,位于清凉山上故初名清凉寺。香火旺盛时,常聚千僧。到明万历年间,寺毁于大火,仅存铁佛坐像,遂移本处,重构殿阁,并易名铁佛寺, 铁佛寺镇因此而得名。
铁佛镇周边十八村;辖区面积42.5平方公里;,辖区人口17314人;与西兰公路相接福银高速穿境而过交通便利。辖铁佛、宋家坡、靠山、田家坳、南北、南陵、陈家坳、杨家山、八一、太平岭、三福寨、白虎门、三兴、上丁、下丁、屈杨、任家洼、陈家洼18个村委会。铁佛镇自然资源丰富石灰石储量丰富;且是上等的建筑材料及化工原铁佛寺古镇人民勤劳善良特别是妇女更是心灵手巧,铁佛妇女的手工艺品及关中土布远销全国各地及海外,铁佛寺古镇的手工艺品市场名扬全国,铁佛胜产苹果、酸枣、酥梨、柹子等水果。据史料记载从明朝至今铁佛寺古镇街道每月九集农历逢1、4、7的集贸市场、牲畜交易市场、粮食农产品市场、手工艺品市场在整个乾州都是起步最早和发展最快的【集贸市场最早可追溯到汉末】。.据铁佛年长老人讲述古镇商贸极其发达古镇设有私塾、染布坊、车马店、酒楼、商行、当铺、票号 等多家办事机构为往来于古丝绸之路上的客商服务,并建有高达数丈的城墙及其城门楼,为保护铁佛古镇民众及过往客商的性命及财产,免遭关中地区横行的土匪及流寇洗劫起了巨大作用。还建立铁佛寺民团和铁佛寺保安队等组织,故而成为丝绸之路要道上最著名的驿站之一。


因铁佛寺镇位居古丝绸之路的要道故而商贸发展较早且相当完善,古人曰’在口外知铁佛寺镇有寺院百所;而不知乾州城’可见铁佛古镇当时之繁华。


铁佛古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古商贸活跃、经济繁荣因其为古丝绸之路必经要道而成为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初建清凉寺(铁佛寺前身)
隋末扩建清凉寺
明万历年火毁清凉寺建铁佛寺
逐尔更名铁佛寺镇古有集市
久经沧桑,各朝战乱但解放前尚存铁佛孤身
民国设铁佛乡公所铁佛乡长董怀章有乡丁30余人
铁佛寺保警队,位处乾县北部,国民竞为了对付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保警队最多时在编达70多人。
1949年6月,人民政权建立,废除乡保甲制,实行区乡村制。当时沿用民国区划,改10乡为10区
1951年6月,区政府改为区公所第九区改为阳峪区,区公所驻地铁佛寺(镇),辖5个乡
一乡名靠山乡,乡政府在田家坳(村)。
二乡名铁佛乡,乡政府在铁佛寺。
三乡名太平乡,乡政府在太平岭(村)。
四乡名阳峪乡,乡政府在刘家洼(村)。
五乡名冯市乡,乡政府在冯市村。
1950年建成铁佛卫生院 后铁佛卫生院在陈家洼成立铁佛卫生学校
1956年3月,全县撤区并乡,10个区只保留临平、阳峪2区。69个乡合并为23个乡,即城关、阳洪、灵源、大杨、大墙、薛禄、马连、长留、杨汉、姜村、梁村、大王、漠西、新阳、周城、临平、乾陵、梁山、吴店、铁佛、阳峪、峰阳、注泔乡。上述23乡,其中梁山、吴店、铁佛、峰阳、注泔、阳峪6个乡归阳峪区领导;新阳、临平、周城3个乡归临平区领导;其余14个乡均由县直接领导
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铁佛、阳峪两乡建成的钢铁人民公社
1958年底,县区划作了新的调整,礼泉、永寿两县撤销,并入乾县。1959年1月,新建立的乾县(大县)正式成立,下辖23个大公社。原乾县境内9个公社(此时吴店乡划归永寿公社),其名称是:城关、阳洪、薛禄、梁村、临平、铁佛、注泔(包括礼泉石潭、石泉两乡)、关头(包括永寿甘井、仪井两乡)、峰阳。凡几个乡组成的公社,以原乡为单位,设立管理区,以便领辖全社。
并先后完成:乾县铁佛法庭、铁佛税务所、铁佛工商所、铁佛邮电所、乾县农业银行铁佛营业所、铁佛粮食购销站、铁佛机械加工厂、铁佛农机站、铁佛磷肥厂、铁佛供销社、铁佛面粉加工厂、铁佛物资供应站、铁佛信用社、铁佛供销社食堂、铁佛食品公司、铁佛电管站、铁佛畜牧兽医站、铁佛牲畜配种站、(后一部分搬往阳峪乡)同时建设了铁佛完小、铁佛初级中学、铁佛影剧院;并初步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1961年,大县撤销,原礼泉、永寿两县自乾县分出。乾县境内的9个公社,调整为23个人民公社,恢复铁佛人民公社名称铁佛公社(“文化大**”中改名红光公社,1975年恢复原名) 驻地铁佛寺。辖铁佛、双丁、屈杨、田家坳、陈家坳、南陵、八一、南北、陈家洼、任家洼、百福、靠山、太平岭、三兴14个生产大队,85个生产队。
铁佛人民公社斥资并以全社社员之力在杨家河建成乾县北部最大的杨家河水库铁佛抽水站造福干渴的42.5平方公里铁佛土地造福铁佛人民
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恢复铁佛乡人民政府
1990年铁佛乡政府对通往312国道的太南路主干道铁佛段进行了柏油路面铺设
1994年对太南路南北村至铁佛镇进行柏油路面处理
1995年铁佛乡政府兴修水利设施同陕西旭光科技工贸公司签订15年合同投资81万元修复改造铁佛水站恢复灌溉面积一万亩;并斥资150万元在梁山乡境内买地打深井建设铁佛水厂铺设输水管道 使全乡村村通了自来水。
1997年乡政府又统一规划并建设宽32米、长近两公里的现代化柏油街道,使街道两侧原本陈旧的老房子变成现代化的楼房,并出资对街道两侧进行了绿化使古镇街道面貌焕然一新。
2010年12月由省发改委投资960万元对峰太路铁佛段进行重修修成混凝土沥青路面三公里。
2011年初乾县水利局投资为铁佛水厂打新井一眼解决供水不足问题。

地理面貌

乾县铁佛镇位于关中平原中段北侧,渭北高原南缘,处北纬34°48′ 28″--34°87′30″,东经108°14′25″--108°73′40″之间。由于地处鄂尔多斯地台南缘与渭河断裂盆地的结合部,形成南部黄土台原、中部带状平原、北部丘陵沟壑三个地形地貌。因其昼夜温差大是苹果、酥梨及葡萄最佳生长地区之一,东邻乾县注甘西接乾县梁山乡,南连城关、北临阳欲、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2℃,无霜期为 222天,年平均降雨量543--560毫米此地缺水,多以地下水为主水源。

 

简介铁佛史


陕西乾县铁佛古镇铁佛古寺案“老县志”所传,铁佛古寺创建于汉代,位于清凉山上故初名清凉寺。香火盛时,常聚千僧;到明万历年,清凉寺毁于大火,仅存铁佛坐像,后遂移本处,重构殿阁,并易名铁佛寺,久经沧桑,建国后尚余铁佛孤身。到1966年破四旧时铁佛则献身矣,因政治原因后曾更名红光人民公社。

乾县铁佛寺镇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乾县铁佛人民富有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围乾州以攻西安时;邑人宋企郊毅然弃官当时就有铁佛人跟随他,归附义军。辛亥革命吴希真起兵响应不遗余力奔走革命,被孙中山赞为“革命巨子”跟随他的有铁佛人。大革命失败后,乾县党组织领导群众示威游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都有铁佛人民的身影.1922年爱国将领杨虎城曾率陕西靖国军在铁佛寺镇与甘肃督军陆洪涛部激战。据记载1935年冬,张庚良在家乡铁佛寺镇与吕剑人等又组织了‘铁佛寺武装起义’,张庚良通过当地乡绅刘文伯当上铁佛寺保安队分队长收编并壮大(收编了关头分队)铁佛寺保安队经过几次小规模战斗缴获了一批枪支,铁佛寺保安队收编了永寿县保安队哗变的雷震中等二十余人,并吸收部分进步青年经几个月的艰苦努力,部队发展到了200多人长短枪两百多支,同年中共党组织指示部队加紧准备起义,1936年在铁佛寺古镇打出抗日旗帜成立陕甘宁边区抗日联军,开展了地方武装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党组织大力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在铁佛领导乾县人民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斗争。共产党员张庚良、抗日将领高鹏在抗日前线壮烈牺牲。解放战争时期乾县党组织得到蓬勃发展,组建了乾县独立大队,跟随主力部队转战陕北、关中,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凯歌每次战斗都有铁佛人的身影,为迎接全国解放做出了自己应尽的义务。

铁佛寺古镇历史悠久,据《乾徽遗稿》载,县城北铁佛寺古镇境内清凉山於汉代建清凉寺;隋末由著名隋唐佛学大师惠远惠贞对其扩建,故而闻名隋唐。明万历年间,有了空、了常、了喜、了澈四位和尚住持之,大兴象教,缁徒云集,今有画像在焉,不著作姓氏,衣带当风,栩栩如生,佛像金色,生气远出。明万历年间,寺院毁於火灾,仅余铁佛像一尊,众僧移请铁佛下山,并於清凉山东南麓构地供奉,其地即古丝绸路驿站之遗址也,因有铁佛像而更名为铁佛寺古镇。 民国年间,拆寺兴学,大部分殿宇被毁,解放后仅存的一座大殿也在宗教改革时期被毁,仅余三尊佛像和三十轴水陆布缯,以历史文物名义收藏於县文化馆和乾陵博物馆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当地信众礼聘1941年出家,受戒於北京广济寺,曾任京川陕各大寺院住持监院的山西太原籍僧人正文大和尚住持重兴。1985年正文长老与当地领导多方协商周密规划,确定在原址上北延东扩,承蒙各级领导支持社会各界人士资助贰佰肆拾多万元,从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八年,历时十二载呕心沥血励精图治,先后建成山门、大雄宝殿、铁佛殿、韦驮伽蓝殿、藏经楼、僧寮、斋堂等,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26000余平方米,30余亩,构筑古朴,雄伟壮观,典雅,现藏新修《大正藏》、《中华大藏经》《新修大正藏》和《乾隆大藏经》各一部,晨钟暮鼓,经声佛号、声闻遐迩,受度皈依者无数。
正文长老在兼任山西太原市佛协会长、白云寺方丈“住持”期间,於2000年农历正月十四日安详圆寂,终年八十有九,戒腊六十六夏,师一生爱国爱教,深受四众崇敬,铁佛寺四众弟子将灵骨迎回按照大师生前遗嘱在清凉山建塔安奉,为铭记老和尚功德於不朽,镌石立碑建纪念堂永留始末於千古云尔。


现任住持寿杨法师,甘肃人1990年出家,师从正文法师。近年来寿扬法师继承老和尚的意愿,苦心操持下先后集资兴建了观音殿,地藏殿,并迎请了观音、地藏塑像,在清凉山修建了普同塔及塔院,并在寺内进行了相应的绿化,先后共斥资一千二百多万使铁佛寺成为一座清净而优雅的修行道场。

网络营销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kangfei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angfeifeifei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kangfeifeifei

 

小飞(2014-10-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