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地处粤东沿海,位于广东省最东端,素称“粤首第一县”。地理座标为北纬23°30′16"~24°14′12",东经116°41′12"~117°11′16"。东和东北与福建省诏安县、平和县交界,北与广东省大埔县接壤,西和西南与潮安县、潮州市湘桥区、汕头市澄海区毗邻,南濒南海,与南澳县隔海相望。
地质地貌
饶平县位于潮汕平原边端,是广东山区县之一。
饶平风能发电 其地形依山傍海,地势北高南低。东、北、西三面环山,中部谷地、盆地、平原交错分布,南临南海。西北为丘陵,间有空谷和盆地,东南部滨海为台地和冲积平原。海域有大小岛屿47个,最大海山岛面积46.9平方公里,建国后通过大规模的人工围海造田,使海山岛与大陆相连;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最高山峰为西岩山,海拔达1256米。黄冈河自北端发源,作南北走向沿中心迁回出南海,构成黄冈河平原丘陵区。 饶平县境东西狭、南北长,呈马蹄形。大致可分三个部分:溪头以北(即黄冈河上游)称饶北地区,以低丘和丘陵为主。西岩山上尖髻为饶平县最高点,海拔1256米。中心部分的冲积平原为黄冈河冲积物构成,一般高于河面2—5米。溪头以南至赤岭一带(即黄冈河中游)称为饶中地区,以高丘及低丘占广大面积,山间盆地相当发育为特点。赤岭以南称饶南,又称黄冈河三角洲以低丘及河积海积平原为主,沿海岛屿罗列,海岸港湾多。
河流水系
境内以黄冈河自成水系,发源县境北端的上善镇大岽坪,作南北迂回走向,流经上善、上饶、饶洋、新丰、三饶、汤溪、浮滨、浮山、樟溪、高堂、联饶、黄冈等十二个乡镇,于黄冈东侧的石龟头出海,全长87.2公里。沿途汇入的溪流主要有:九村溪(长23公里)、食饭溪(长23.5公里)、新塘溪(长20公里)、青竹径溪(长17.8公里)、东山溪(长28公里)、浮滨溪(长20.5公里)、大陂溪(长13.5公里)、樟溪(长23.7公里)、新圩溪(长25.2公里)和联饶溪(长15.5公里)等。整个河系集雨面积1256.1平方公里(含境外共1317.5平方公里),占饶平县陆域的75%以上。此外,在县境边缘地区和岛屿还有一些溪流,如上善溪,坪溪及大埕埭溪、炮台山溪等,分别注入韩江或直接出海。集雨面积约340平方公里,占饶平县陆域面积的20%以上。
气候
饶平属海洋性副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光照充足,气候温暖 ,季风明显,雨量充沛,全年无冬,年平均气温21.4°C,降雨量1475.9毫米,农作物年可三熟,作物生长条件良好。常年盛行偏东风,次为偏北风及偏南风,西风极少。 饶平较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台风、“龙舟水”、干旱,低温阴雨、寒露风、低温霜冻等。
海湾海域
饶平海岸线长136公里,沿岸所辖海域面积533平方公里,海岸线蜿蜒曲折,构成优良的港湾,浅海伸向大洋,岛屿星罗棋布。有柘林、高沙、大埕三个较大海湾,其中柘林湾面积68平方公里,素有“粤东黄金海岸”之称,是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高沙湾东倚海山南北两岛,西对义丰溪,深入笠港,为一般船只避风、停泊之处。大埕湾在大埕前沿,面对南海,东北达福建诏安、东山沿海,西通柘林湾,渔船回转于此,自古交通方便。 岛屿:除碧洲、海山南北岛、汫洲半岛等已与内陆相连外,还有西澳岛、汛洲岛、青屿、虎屿、圆屿、浮屿、乌屿、牛屿、狮屿、五屿、汫洲三屿、赤屿以及其它水面数十处礁 。这些岛屿形势险要、气候宜人,是海上交通的天然屏障,是开发海洋资源的立足点。
土壤
饶平的岩层主要是花岗岩,部分为流纹岩以及砂页岩等。土壤约可分为4类:发育于花岗岩土地薄层红壤,发育于变质岩的粗骨红壤,典型红壤,黄壤。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