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幽径,六尺窄巷

家乡区县: 安徽省桐城市

从有记忆开始,家乡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就是六尺巷,记得小学组织的一次春游让我来到了这个透露着古朴和幽静的巷内。我童年的记忆在这里发芽,在最美好的年华给了我最美好的风景。六尺巷,就是这么一个独特的地方。它不加一点修饰却能够在你心中留下最深的印象,因为当你走进这不足100米长的小巷时,你的心境就会被带到一种“宁静以致远”的境界,外物的干扰仿佛在此时停滞了,耳朵里唯一能听到的声音就是巷内两侧树叶的哗啦声和树上小鸟的啼叫声。如此环境,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

 

 

六尺巷的前门处有一个高高耸立的牌坊,牌坊上写着“礼让”两个大字,当然其中有一个典故被广泛流传。在清朝时期,桐城当地出了一个礼部尚书名为张英,他的家人在宅基的争夺上与邻居吴家发生了争执,两边都互不相让,于是张家人就给当时高高在上的礼部尚书张英大人写信,张大人看过信后只是释然一笑,然后挥笔写下一首诗,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然后让书童带回家,家里人看了书信也只能按照张英的吩咐让了三尺地给吴家人,吴家人听说礼部尚书的仁慈大方,也让了三尺地给张家人,就此,六尺巷就此得名。

 

六尺巷位于安徽桐城。在“桐城派”的故乡——今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在市区西环城路的宰相府内(省康复医院内)。六尺巷,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为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全长100米、宽2米,均由鹅卵石铺就。它得以流传下来的原因不仅仅是它幽深宁静的环境所致,而是因为它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礼让精神,这种精神一直是中华名族的伟大传统,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新世纪在党的领导下,每一个中国人民都要秉持这种精神,这样我们的祖国才能繁荣昌盛,不断进步。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流传千古,也被镌刻在六尺巷内的一块石碑上,警醒桐城人民时刻保持礼让的美德来对待别人。

C大调的诚(2014-10-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