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31年(1942)三月,卫东中学在焦庄(今尚店乡)举行首届招生考试,选优录取40余人,编为1个班。第二年又招收学生1个班、50余人。一、二级学生根据战时工作需要,分别于1944年秋和1945年春提前毕业,统一分配。日军投降前夕,卫东中学又先后招收三级、四级学生各1个班,共百余人。
卫东中学创办之初校长为林远,1944年王宗约任卫东中学副校长;1945年初林远调专署教育科任科长,不久王宗约调任武训师范校长;唐香涛任卫东中学校长。
1945年9月,临清解放。同年11月,卫东中学结束游击办学形式,从农村迁入临清县城。同当时接收的临清初级中学合并,易名为冀南一中。
卫东中学隶属中共冀鲁豫三地委和专署直接领导,学校行政人员多系经过战争考验的共产党员干部。卫东中学初创时,党派鲁西筑先抗战学院教务长林远任校长。1944年,党又派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的王宗约任副校长。1945年初,林远调任专署教育科长,学校工作由王宗约主持。王宗约调任武训师范校长后,唐香涛继任卫东中学校长。校长之下设教导主任1人,先后任职的有李奎元、王杰(女)、苏景轼(副主任)。负责总务工作的有事务员陈君三。
卫东中学师资队伍的调配,多数是从革命根据地选调的优秀知识分子,有的是从党、政机关抽调的党员干部,有的是战前的大学毕业生。因处于战争环境,人员调动比较频繁。干部一般都兼一门到两门课。
原规定卫东中学是三年制初级中学,但一、二级学生因革命工作需要,都提前半年毕业。
为适应战时需要,其课程设置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文化课: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自然、地理等。与普通中学课程略同,但所学内容有所精减。政治课:主要学习时事政治、政策法令,进行形势教育。军事课:主要学习抗日游击战术和军事基本知识。实践课:一是根据党的中心任务,在地委统一领导下,抽出一定时间,与地方干部一起组成工作队,深入农村做群众工作;二是配合根据地大生产运动,边教边学,开荒生产,实现粮、柴、菜半自给。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