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美食走进文都桐城

家乡区县: 安徽省桐城市

清晨的桐城,还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文都气息,我们的学子早已在去学校的路上飞奔着,龙眠河畔的人们也用他们的方式迎接着新的一天的到来。当然,作为一个吃货,一定不会放过清晨这样一个寻找美食的好时间,于是,带着一张嘴,便开始了我的寻找美食之旅。
首先,当然是要来到桐城保存最完整的古镇,孔城镇,清晨的孔城更是比平日里多了一份历史的高贵气质,开到孔城,自然不能错过米饺了。
孔城米饺,是桐城传统美食名点。饺子本以面粉制作,而孔城米饺则以米为原料,通过传统工艺制作,在食用上具有鲜嫩味美的特色,故被视为颇有影响的民间名食。来桐参观旅游的海内外客人,无不为能品尝到“孔城米饺”而感到有幸。
吃完米饺,便来到了另一名镇,青草镇,青草镇一如名字一样,清新,淡雅,走在清晨的大街上,基本能看到每个人都在吃着同一种小吃,那就是最著名的朝笏。
朝笏,即面饼朝笏,一种用面粉做的形似朝笏样的面点。古时大臣上朝,均手持一狭长形的或玉或竹或象牙做的板子,用以记事,称为朝笏。朝笏,又称圭简、朝简、朝板、奏板等。清朝康、雍年间,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父子均为朝廷大学士,即以前朝廷里的宰相,家乡面点师傅为了庆贺,别出心裁地用面粉烤制成朝笏状的面饼。刚出炉的朝笏,嫩黄松软,香脆可口,令人开胃。如夹上油条食用,口味更佳。朝笏自清流传至今,已成为桐城的传统名点。
吃完朝笏,青草还有一个著名的小吃,那就是麻丰糕。
青草麻丰糕,桐城名优传统糕点,由青草供销社食品厂在挖掘传统配方的基础上,提高制作工艺制成的。麻丰糕质地松软,味鲜醇美,甜而不腻,回味留香。之所以能有这么好的口感饮誉省内外,主要是选料精良,工艺独特,制作考究。麻丰糕的生产历史,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因“糕”和“高”同音,桐城人正月和喜事送麻丰糕馈赠亲友,寓意“步步高升”。
这些都是小镇上的名小吃,在城市里很难吃到最正宗的味道,但是桐城还有一样美食,很多人出国都会将它带出去,那就是桐城著名的丰糕。
丰糕,洁白如霜,松泡绵软,味鲜香甜,为桐城春节期间特有的一种食品。此时,家家户户都要制作或购买丰糕,以祈求来年吉祥大发,家兴业旺。
相传,老宰相张英居京城时就喜欢吃丰糕,并叫厨师学习桐城丰糕的制作技术。在各地做官和做生意的桐城人也都不忘吃丰糕,春节时想法设法吃上丰糕。由于丰糕好吃,且寓意深刻,春节吃丰糕的习俗一传就是几百年,而且越传越兴。
一不小心就数出了这么多小吃,可是桐城的小吃远远不止这些呢,那就下次再和我一起去寻找更多的美食吧!

小飞飞(2014-10-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