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回溯过往,总会在历史的尘埃里找到熠熠的明珠,让站在时光彼岸的我们仰望、铭记。
在随州,你若想问影响范围最广的历史人物,想必大家脱口而出的会是炎帝神农。神农氏生于烈山石室,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炎帝三天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三年知稼穑之事。当然这只是神话,但被神化的人总是那些做出过伟大贡献的人。人文始祖炎帝,作为古代长江文明的标志,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形成有巨大影响。他创造了种植业,发明了农具,创煮盐业、纺织业、原始天文学和历法学,首作琴瑟,始作集市,制作陶器,最被人记住的,则是他遍尝百草,使人们免受疾病之苦。
春期时期随国大夫季梁,是一名军事家、政治家,同时也是南方第一位文化名人,是开儒家学说先河的重要学者,他提出的“夫民,神之主也”的唯物主义思想,比孔子早200年,他为随国成为“汉东大国”做出了杰出贡献。李白称赞他为“神农之后,随之大贤”。
“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这李白的诗句中,紫阳真人即道士胡紫阳,唐朝时的一代大师,是道教上清派第十四代弟子,师承天师李含光,李白曾慕名前来向他学习道法,他辞世后,葬于随州城东新竹山,李白为其撰写铭文。在流传至今的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中,还有《题随州紫阳先生壁》》、《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而胡紫阳的弟子,贞倩,被李白赞为“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
其实,在历史上并不是只有玄奘西天取经,宋朝时善洪和尚也曾受寺僧所托,从洪山禅寺出发,经39国,耗13年,历经艰辛,真宗赵恒在他归国后赏赐其紫衣银绢。在洪山禅寺病逝后的善洪和尚与佛牙、舍利子并葬于大洪山。
灵峰寺即洪山禅寺,其开山祖师慈忍大师,在圆寂前割下自己的双足留在寺内,这件镇寺之宝“佛足”虽然后来战争中丢失,但它却为弘扬佛法起到巨大的作用,今武汉市的宝通禅寺正是在战争中为保护这件宝物才建造的,后来东山也因此更名为小洪山。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唐代诗人李白这样赞美随州,认为它是出圣人之地。在随州,还曾有过高僧净业,南朝孝子双泰真,农民起义领袖陈牧、廖湛,北宋光禄大夫刘奎......
隔无尽时光,隔一江忘川水,我们在这里细数风流,大浪淘金,留下的逝去的,都将是前往未来的动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