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简介

家乡区县: 山西省古县

古县位于山西南部,临汾东北。东与安泽接壤,西和洪洞相邻,北接沁源、霍州,南临浮山、临汾。总面积1193平方公里。
古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东北部,太岳山南麓,汾河一级支流——涧河中上游。地理位置为东经111°47′45″~112°11′10″,北纬36°2′30″~36°35′35″。东与安泽毗邻,西与洪洞接壤,南与尧都、浮山相参,北与霍州、沁源交界。境域南北长56.85公里,东西宽20.05公里,总面积1206.38平方公里,辖4镇3乡,总人口9万余人。县城距临汾市所在地60公里,距省会太原290公里,距首都北京860公里。
古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6000年前的仰绍文化时期,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繁衍;上古时期曾是大禹治水之地;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一说为山西柳林孟门镇)和现代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子岳就出生在这里。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一直是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区党政军机关驻扎地,-、-、-、-、陈庚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进行过革命活动。
古县旅游资源丰富。被誉为“天下第一牡丹”的三合牡丹、树龄已逾千年的四大树王、战国名相蔺相如墓、隋唐时期罗成阵亡之地淤泥河等都是其中的代表。闻名全国的旅游避暑胜地灵空山、太岳山森林公园就在该县北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伴随着中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古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县已经初步形成了核桃、双孢菇、煤焦、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县域经济蒸蒸日,人民生活幸福美满。过去的穷乡僻壤,如今已甩掉贫困的帽子,大踏步奔向小康。
行政区划
辖区内有 4镇 6乡。人口 7.92万,县政府驻城关镇。古县辖4个镇、3个乡:岳阳镇、北平镇、古阳镇、旧县镇、石壁乡、永乐乡、南垣乡。
历史沿革
古县即古之岳阳。北魏孝庄帝建义元年设安泽。隋大业二年改称岳阳县,以霍岳山之南而得名。后移西赤壁。唐武德二年移东池堡。贞观六年移现古县城北一公里处。唐、宋、金、元、明、清均称岳阳县。民国三年改名安泽。县城仍设在古县旧城。1938年移县城于和川。1940年于辛佛村设岳阳县。1942年与安泽合并。1971年分置。县城建于老城关镇以南的湾里、张家沟村之间。
建县之初,始名安泽
北魏孝庄帝建义元年(公元528年),境内建县,取安吉、泽泉两村名之首字,命名为安泽县,县治置于安吉之南、泽泉之北的古岳村(今古县古阳镇古阳村),属义宁郡管辖。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安泽县划归沁州。
更名岳阳
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名为岳阳县,隶属临汾郡,县治移往西赤壁(今古县旧县镇旧县村)。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移治东池堡(今古县茶坊乡东池村),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移治岳阳城(今古县岳阳镇城关村),归晋州。
五代时期,岳阳县改属临汾郡。宋时属晋州。
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并冀氏、和川入岳阳,三县合并为岳阳县。至正四年改名为冀氏县,移治今安泽县冀氏。至正十三年仍复名岳阳,移治岳阳城,隶属平阳府。
明、清时,岳阳县治岳阳,属平阳府。
复名安泽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岳阳县又改名为安泽县,仍治岳阳,属河东道。抗日战争时期(1938—1941年),曾分设安泽、岳阳、冀氏三县。1942年4月并三县为安泽县,治义井村,属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区。1949年治和川,归晋南地区。1951年5月移治府城,归临汾地区。
新建古县
1971年8月,从安泽县划出七乡、浮山县划出三乡,并为古县,属临汾地区行政公署,建治于岳阳(今古县岳阳镇城关村)。1973年,在岳阳镇张家沟、湾里两村之间建成新县城。

quite(2014-10-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