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渭南之不老神话

家乡区县: 渭南市临渭区

陕西 渭南市

陕西 渭南市位于东经108°50′-110°38′和北纬34°13′-35°52′之间,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东濒黄河与山西、河南毗邻,西与西安、咸阳相接,南倚秦岭与商洛为界,北靠桥山与延安、铜川接壤,南北长182.3公里,东西宽149.7公里,位居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地段,是陕西省和西部地区进入中东部的“ 东大门”。

陕西 渭南市 - 城市概况
地势以渭河为轴线,形成南北两山、两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类型区。中部渭河冲积平原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辖一区(临渭区)、两市(韩城、华阴)、八县(华县、潼关、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阳、富平),254个乡镇(办事处),3236个行政村,总人口531万人,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

 

渭南市

渭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周、秦到汉、唐两千多年间,一直是十二个朝代的京畿之地,农牧业、手工业、商业、交通都比较发达,形成许多名城古镇。经历代变迁,到公元1723年,清政府在渭南设八县一州一厅,基本形成了目前各市县的轮廓。新中国成立后在今渭南辖区设立渭南分区和大荔分区,后大荔分区并入渭南分区,1970年改为渭南地区,1994年12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渭南市。这标志着渭南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同时为渭南加快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陕西 临渭区 - 旅游资源
华山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境内,距西安 120 公里。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它的历史衍化可追溯到 1.2 亿年前,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
现在的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 36 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是所谓的西京王气之所系。
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 皆因华山而得名。《尚书》里就有有关华山的记载;《史记》中也有黄帝、尧、舜华山巡游的事迹;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十数位帝王也曾到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祭祀活动。

华山还是道教胜地,为“第四洞天”,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最为著名的道教高人。山上现存七十二个半悬空洞,道观 20 余座,其中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留下了无数名人的足迹,也留下了无数故事和古迹。自隋唐以来,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咏华山的诗歌、碑记和游记不下千余篇,摩岩石刻多达上千处。自汉杨宝、杨震到明清冯从吾、顾炎武等不少学者,曾隐居华山诸峪,开馆授徒,一时蔚为大观。而在华山诸多故事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有神话故事有“巨灵劈山”、“沉香劈山救母”、“吹萧引凤”等。华山还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华山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 ( 亦称朝阳峰 ) ,朝阳台为最佳地点。华山的著名景区多达 210 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其中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

司马迁祠 司马迁祠位于渭南韩城南10公里的芝川镇南原上,距西安百余公里。整个祠庙建在高耸的龙亭原上,东瞰黄河滩,西枕梁山,北为立壁,南临深壑,下有古车马道,凭高远望,气势宏伟,“关中文物最韩城”,而司马迁祠文物之盛,尤为韩城之冠。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今陕西韩城人,太史令司马淡之子。他二十岁后开始云游,足迹遍布祖国南北,到处采集传说,考察风俗。公元前108年,任太史令,得读史官藏书,他遍读宫中藏书,搜集资料五年,于公元前104年开始著《史记》,后因李陵案牵连,被汉武帝处以“腐刑”,但他坚强的活了下来,在他55岁那年(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这部巨著共130篇,52万字,是我国第一部通史,并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影响十分深远。鲁迅曾盛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处女泉 处女泉风景区地处合阳县洽川镇,属于黄河滩涂湿地,是全国最大型的芦苇荡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湿地型旅游景区,占地15万亩,被人称为“天下第一荡”。“处女泉”又名“东鲤瀵”,也是洽川七眼瀵泉之一。瀵泉,堪称“华夏一绝”,全国独有,这个“瀵”字,在词典中可查出,专指洽川这七眼瀵泉,瀵泉的由来是古时洽川人民用瀵泉水浇地,发现即使不施肥料,庄稼也长得非常好,可称上是肥水,所以朴素的古代人民就把这七眼温泉称为“瀵泉”,经现代化验证明,瀵泉是喷发型温泉,富含氮、磷、钾等微量元素,确实对庄稼生长非常有利。

在黄河母亲的怀抱里,茂密的芦苇丛中,隐藏着神奇的处女泉。处女泉又名东鲤瀵、伏鱼泉,“处女”之名来源于当地一种古老的民俗。姑娘在结婚之前都要由母亲或姐姐陪同,在蓝天白云下,躲在绿色的屏帐中洗去满身的尘土和疲劳,去迎接人生道路上的光辉时刻。

 

陕西 潼关县 - 潼关县旅游
潼关位于渭南潼关县港口镇,地处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是中国古代著名关隘之一。 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 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
东汉末年,曹操与马超在潼关大战,潼关之名始见于史。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万古用一夫”的诗句。历代各朝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都在这里驻屯重兵,设关把守。 潼关,经宋、明以来多次修茸,保存尚好。西门有明代建筑的门楼,俗称“樵楼”,宏伟壮观。明代潼关城的城墙,潼关仍有留存。在潼关旧县治东门外约三里处有“第一关”,北临黄河,南依高原,筑城设门,是守卫潼关的第一道关口。第一关的东门额书“第一关”三字,西边门额书“金陡站”三字,是清乾隆御笔所题,丰润圆满,苍劲有力。 5元 从渭南汽车站乘坐发往潼关县的汽车。
潼关县著名旅游景点,主词条:潼关佛头崖 、杨素墓 、 潼关杨震墓冢
陕西 白水县 - 旅游

仓颉庙 位于白水县城东北35公里处的史官镇,是国内仅存的为纪念文字发明者——仓颉而建造的庙宇,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史料记载,早在东汉延熹年间已有“建庙之举”并形成一定规模。仓颉庙的建筑主体有山门、东西戏楼、前殿、报厅、中殿、寝殿、钟鼓楼、东西厢房等。元代修建的寝殿,以蒿木为前殿大檩,长16米,粗55厘米。
仓颉庙占地17亩,基本形状为长方形。庙内南北长140余米,东西宽约为48米。庙东侧为史官乡至孙家山的公路,西边为一条宽10米,深约2米的沟壑。仓颉庙的三门,是庙内唯一的叠式建筑,下层内涵四窑洞,外开明三门;上层是门楼、南北两面为雕花木制檐屏通风采光。紧贴三门建有两座戏楼,这在中国为数众多的祠庙中,是绝无仅有的现象。庙院内古树参天,有48棵古柏树,树龄均已上千年,仓颉庙古柏是我国三大古柏群之一。
林皋湖 位于白水县城西北20公里处,湖区水面2000余亩,南岸与铜川市为邻,白铜公路沿湖岸而过,湖区距305省道1.5公里,交通便利。景区有水上快艇、水上飞机、游船、湖畔烧烤及“农家乐”等旅游项目,2009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陕西 澄城县 - 风味小吃

三翻饼
制作此饼时需要三翻三卷,故而得名。以上等白面粉、熟面粉、白糖、冰糖屑、熟猪油、青红丝、玫瑰酱、核桃仁、菜子油为原料,经制皮面、酥面、陷、饼坯、油炸几道工序精制而成,具有层次分明、外形美观、质地酥松、味沁甜、酥美又耐久贮,存放月余,随时取食,而色香味不变制特点而远近闻名。

澄城县手撕面图册
手撕面 绿色手撕面的制作材料:
主料:中筋面粉1杯(150克) 绿色食用色素
辅料: 盐小半匙 高汤粉1大匙 胡椒粉少许 香油少许
绿色手撕面的做法:
1. 面粉倒入干净的盒子里,冲入3/4杯的热水和绿色食用色素,用筷子搅拌均匀,待凉后再揉成面团,盖上保鲜膜静置20分钟。
2. 高汤粉加热水煮成高汤。
3. 汤锅中煮滚600毫升的水,接着左手拿面团,右手将面团撕成小条,加入汤中煮熟。
4. 把面条放入高汤中即可食用。
贴士:面疙瘩是非常方便的面食,只要家里有面粉,马上就可以料理出一道美味的面食佳肴。

 

 

 

素黑(2014-10-0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