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武清区位于天津市西北部,海河水系中下游,东经116°46′43″至117°19′59″,北纬39°07′05″ 至39°42′20″。东西宽41.78公里,南北长65.22公里,北阔南狭。武清区是天津市下辖的市辖区,位于天津市西北部,北与北京市通州区、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相连,南与天津市北辰区、西青区、河北省霸州市比邻,东与天津市宝坻区、宁河县搭界,西与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接壤。武清区位于京、津两大直辖市的中心点,素有“京津走廊”、“京津明珠”美誉,是京津冀三省市的交汇点,是国家“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重要核心区和桥头堡。武清是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之一。武清区致力于发展成为京津综合发展主轴上的国际化功能区和京津之间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
历史情况
武清区旧为武清县,是华北最古老的县之一。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纵贯武清。古书有载:“潞水绕其左,浑河衍其西,北拱神京而层峦迭障,南窥潭海而万物朝宗。当水路之冲衢,洵畿辅之咽喉。”正是由于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早在新石器时期,先人们就在这里生产、放牧。战国时期,武清有广袤千里的雍奴薮,属燕国管辖。秦汉初年,始设泉州、雍奴二县。泉州县城遗址,在今黄庄街道城上村北500米处,今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水经注》明确记载,泉州是以城周围有水而得名,“历水泉八十里,取泉流即清之意。”雍奴县城在今后巷乡大宫城村东侧,在一次海浸中,人走城空,故名大空城。后人觉得不吉,改名大宫城。北魏太平真君七年,撤泉州县,并入雍奴县。此时雍奴县城已迁到今泗村店镇旧县村,该村南尚有称“四方台子”的县城遗址。古人云:水之北为阳,水之南为阴。雍奴县城在雍奴大泽之北,故称“雍阳”。唐天宝元年,雍奴县更名武清县。关于“武清”两字的由来,据《郡县释名》中解释:“武清取武功廓清之义也”。自此,武清县名一直沿用下来,直到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武清区。自北而南纵贯全境的京杭大运河,使武清积淀了深厚的运河文化。武清的书画、武术、民间花会、民间技艺等,均与大运河结缘,并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武清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书画)之乡”,这里走出了刘炳森、孙伯翔、刘继瑛等近代书画名家以及蓝荫海、郭振清、李润杰、师胜杰、王谦祥、蔡国庆、杨立新等各门类艺家。
旅游
武清有永定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报成寺、泉州古城、燕王湖湿地生态园、天鹅湖度假村、港北森林公园、君利农业示范园等诸多规划、在建或建成景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