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地处京津唐腹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光古建筑就有15处之多,其中又以广济寺最为有名。
广济寺,位于城内西大街附近,故俗称西大寺,为辽代高僧弘演法师首倡筹建,靠多方募化、捐献、借贷,历时数十年,最后由弟子道广、义弘二法师于太平五年(1025年)建成。广济寺由天王门、东西配殿、钟楼、鼓楼、三大士殿、宝祥阁及甘井、华亭、法堂、香橱、浴堂等组成,以三大士殿为主。三大士殿面南背北,呈长方形,面积近450平方米,殿供主佛就是殿名所称的三大士———观音、文殊和普贤,并有侍立菩萨、韦陀、十八罗汉等塑像42尊。大殿墙壁为1.16米厚砖墙,上绘五百罗汉。大殿斗拱雄伟,出檐深远。殿前正中檐下有二匾,上匾书“三大士殿”,下匾书“阿弥陀佛”。 广济寺在宝坻留有许多传说,相传公元六百年前,也就是明朝万历年间,广济寺(西大寺)主持僧人法本曾登门教化当时心灰意冷,无所事事的昏官袁知县,经过法本高僧的耐心点化,这个袁知县无论办什么事都一心秉正,兢兢业业,颇德广大民众的好评。此段佳事岁属传说,但却说明广济寺已深在民心,世世代代广为相传。
宝坻广济寺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特殊地位,曾是天津乃至全国的佛教圣地。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来宝坻勘察广济寺,并给予高度评价。重建的广济寺按照梁思成测绘的图纸精心设计,力求“原址原位”。寺院布局严谨,错落有序,庄严雄伟,包括辽宋时期建筑风格的天王门、三大士殿、钟楼、鼓楼、祖师殿、伽蓝殿,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宝祥阁、药师殿、地藏王殿以及东西方丈院、斋堂、僚房等十余座单体仿古建筑。
2005年,天津市政府决定由民间出资对消失逾半个世纪之久的西大寺进行仿古复建,2007年完工。现为大悲禅院的下院,由智如法师兼任住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