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塘沽简介
塘沽位于天津市东部,是天津滨海新区的中心区。总面积859平方公里(2013年)。东濒渤海,西邻东丽、津南区,南接大港区,北抵汉沽区与宁河县。塘沽区级境内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25公里,拥有92.16公里长海岸线。地处中国北方黄金海岸的中部,毗邻首都北京,是华北、西北广大地区的出海口。
塘沽区东部的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年吞吐量达2.5亿吨,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地区的400多个港口保持着贸易往来。
2009年11月9日,撤销天津市塘沽等三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2013年9月26日,天津市宣布撤销滨海新区下辖的汉沽、塘沽、大港工委和管委会,由滨海新区统一领导。
二、塘沽历史及地理位置
塘沽地名产生于该地靠近海边,自古民间就有“塘儿沽”、“塘沽”等叫法,相传天津周遍有七十二沽;沽,小海也,是天津地名常用字。塘沽的意思是:靠近海边港湾池塘众多的地方,迄今塘沽周遍还有大量的养殖池塘。
沽成陆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黄河曾3次改道北移,在天津附近入海。黄河"一石水而六斗泥",具有惊人的造陆能力,"浊水所经,即为平陆"。至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塘沽陆地逐步形成。反映海岸线几次东移的贝壳堤,就是塘沽地域成陆的佐证。塘沽成陆后,渐渐地有人来此以煮盐、捕鱼为业,逐步形成村落。元朝开海上漕运,元政府驻军屯防漕运,人丁日繁。明成祖朱棣定都大都(今北京市)以后,向这里移民形成高潮,大沽、北塘成为较大村镇。清末,大沽设协台衙门,塘沽设同知衙门。解放前,塘沽从未独立建置,海河两岸分属不同行政区域。至解放前夕,海河南岸录属天津县,海河北岸录属宁河县。解放后,两岸合并,设天津市塘沽区(塘沽、大沽),1952年2月改称塘沽区。
塘沽扼海河咽喉,战略地位重要,素有"京畿门户"之称。宋代,以海河(当时称白河)为界,河的南部属宋,河的北部属金、辽,南北对峙,战火不断。元朝,塘沽成为南粮北运的水上交通要道。明代,是屯兵防倭的重地。清代,在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列强斗争中,塘沽是中国北方的主战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塘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地斗争,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塘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北方近代大工业的摇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塘沽地区航运业得以发展。1880年,清政府在塘沽开办了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开我国北方近代造船业之始。1888年京山铁路修至塘沽并由此延伸到天津,为塘沽地区发展近代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1914年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在塘沽筹建我国第一家生产精盐的近代化工企业——久大精盐厂。而后三年,范旭东等人又多方集资,选址塘沽建起亚洲第一家碱厂——永利碱厂(今天津碱厂),并在塘沽集中了以我国化工界一代宗师侯德榜博士为代表的一群精英,20年代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闻名天下。
三、自然资源
塘沽区自然资源丰富。是世界主要的长芦盐产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9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702亿立方米,滩涂面积188.66平方公里,其他可供利用的土地120平方公里。
四、交通
1.公路
实施京津塘高速公路、津滨高速公路拓宽改造 ,丹拉高速、津塘公路已建成。开工的国道112线、津宁高速、津港高速等项目。
2.铁路
津山线铁路经过塘沽站,办理普通列车以及京津城际列车的客运业务。津秦客专已于2013年开通运行。塘沽区的综合交通枢纽站于家堡站正在加紧建设中,该项目预计2015年完工,总投资约120亿元,作为京津城际延长线的终点站。
3.航空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1974年被确定为首都国际机场的备降机场。1996年10月,国务院将天津机场升格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并更名“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至现今名称。2009年旅客吞吐量达到57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6.8万吨。在其运营的国内外航空公司达20余家,其中基地航空公司有6家,有天津航空、奥凯航空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