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2012年,河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69亿元,同比增长14.8%;区级财政收入30.11亿元,同比增长24.7%;固定资产投资101.69亿元,同比增长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28亿元,同比增长16.5%;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110.25亿元,同比增长6.8%;直接利用外资到位额18469万美元,同比增长15.3%;外贸出口总值40556万美元,同比增长54.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82元,同比增长10.1%。
工业:
主要有冶金、机械、纺织、印染、化工、医药、电子、轻工、食品、建材、电力等门类,涉及40多个行业。工业用地582.74公顷,占河北区面积的20.70%,是天津市重要工业大区。1987年市中心区分区规划,将河北区列为具有先进技术的综合性工业区。驻区工业企业实力强大,不仅对天津市经济建设举足轻重,而且对河北区区域经济发展也起着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80年代有驻区工业企业271个,职工21.6万人,产值约30亿元。众多企业经过多年扩建和更新,声名显赫。天津市轧钢三厂生产的近百个规格品种的产品,大量出口世界各地。天津六四四三厂生产的履带式推土机,为全国首创。天津无线电厂(今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生产的“北京牌”电视机,被誉为“华夏第一屏”。天津市第一毛纺织厂(今恒源毛纺织厂)生产的纯毛、毛混纺等产品行销24个国家和地区,有2个产品被国际羊毛局定为挂牌产品。天津第二印染厂生产的阻燃产品属天津首创,产品性能达到国际水平。天津利生体育用品厂生产的各种球类畅销国内外,足球、篮球定为国际比赛用球。天津达仁堂制药厂有“蜜丸王”之誉,其生产的软胶丸、大小蜜丸享誉海内外。1983年评选的天津市优质产品中,驻区企业生产的产品占五分之一。1995年有9个企业被评为天津市百强企业。区街企业长足发展。至1995年区街企业共有922个,年总产值163787.76万元,利润总额1998.40万元。其中34个企业被评为市级“明星”企业。区街企业许多产品可与大企业产品媲美,成为知名产品。如欧美皮鞋厂的“陆陆牌”儿童皮鞋,其物理性能达到国际制鞋标准,畅销“三北”地区和南方省份,1987、1988年荣获天津市城镇企业同行业“太阳杯”最佳奖,被评为天津市优质产品。河北涂料厂生产的防火涂料,用于亚运村建筑,1990年被北京亚运会定为亚运产品。
商业:
至1995年底,河北区共有商业服务业1602户,涉及百货、糖业、饮食、副食、粮食、煤业、建材、土产、修配、五金、化工、交电、旅店等行业。从业人员21054人,收入总额119709万元。以名店为龙头、连锁经营为特征的大型综合商业企业8家,各具特色的便民连锁店51家,各类集贸市场51处,大中型酒楼、饭店遍布河北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河北区注重对外开放、横向联合,大力发展私有经济,经济协作全面开花。1994年10月召开大型招商引资会,与来自美、德、法、韩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达成多项协议。至1995年底,引进外资14149万美元,注册资本7647万美元,到位资金3895万美元。兴办“三资”企业78家,涉及电子、机械、服装、餐饮、印刷、房地产、工艺品等10多个行业,累计实现产值34262.5万元,利润1051.8万元,税金8625万元。国内横向联合,达成经济技术合作项目1097个,经贸合同交易额42128.6万元,引进资金16.50亿元,引进人才836人。个体经济也有明显发展,河北区已有个体工商户12900家。这些都为河北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