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平度民俗面面观(—)

家乡区县: 青岛平度市

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民俗特色,平度也不例外,自小在这儿长大,对平度的民俗还是非常熟悉的,接下来就跟我来享受我们大平度的民俗之旅。

平度年画

平度宗家庄的木版年画脱胎于山东潍坊的杨家埠年画,其创始人是清朝道光年间平度西郊宗家庄村的宗有名。据《平度县志》记载,民国时期,全村已有三十多户开设年画作坊,在省内外享有声誉。年画的制作工艺颇为复杂,刻制木版年画的木版多采用棠梨木,其木料质地坚硬细腻。刻版前要先刻线板,即把年画的墨线稿反贴在棠梨木上,把轮廓线部分刻掉,然后再按照线板的样子和设计好的色彩刻出数块色版,这样才能制成一整套的年画版。

柳腔

“柳腔”,起源于平度与即墨、莱西交界的仁兆镇沙窝村一带,广泛流行于平度。它是当地流行的民间小调,经叙述体的联曲说唱,逐渐发展成为板唱式的戏曲,它是土生土长在平度民间的一种地方剧种。柳腔多系是反映民间家庭故事、男女爱情等题材,生活气息浓厚,通俗易懂。悲剧、喜剧、闹剧皆有,很受群众欢迎,故有“拴老婆橛子”之称。

它的主要传统剧目有“四大京”(东京、西经、南京、北京)“八大记”(罗衫记、火龙记、玉碑记、绣鞋记金镯记、钥匙记、风筝记、絲兰记),以及《杀狗劝夫》、《割肉孝母》、《沉香扇》等总计有一百多个。

平度草编

平度草编在平度已有150年历史。据《续平度县志·卷十·民社志》载:(清)咸(丰)同(治)后,由掖(县)之沙河传来,逐以盛行。”至清光绪末年,草制工艺品出口不畅,平度草编业一度衰落。据光绪三十一年(1905)成书的《平度州乡土志·商务》载:“草帽辫,每年出售四千包,售于本境者半,售于掖商者半。本境麦茎颇佳,中辫料,缘以无巨商,不能趸贩,所收者皆粗工,故无厚利。

建国后,草制工艺品业得到恢复和发展。至80年代,草制工艺品生产普及全县当时的45处公社、1024个村庄,业者7.2万余人。现在平度新河、店子、云山已发展草制工艺品企业近20个厂家或公司,平度全市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草制工艺品产业群。

目前,平度草编不仅形成了一种利民富民、出口创汇的民间手工艺产业,而其产品也成为一种深受国内外客商、用户青睐的精美工艺品。

平度的民俗不止这一点,今天就先介绍到这里,以后会带领大家继续这一段旅程的。

孙玉伟(2014-10-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