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文庙,大家第一反应肯定就是孔庙,不错,孔庙在今天亦叫文庙。毕竟中国的四大孔庙是尽人皆知的,他们分别是山东曲阜的孔庙、广西恭城县的孔庙、台湾台北大龙峒的孔庙以及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街的孔庙。那我们今天说的当然不是这中国四大孔庙的了。而是坐落于河南省驻马店新蔡县的一座孔庙,虽然庙小,但却几经风雨,一路坎坷,走到今天实属不易。
说到新蔡与孔子的渊源那可就说来话长了,话说孔子当年周游列国时期,曾经过此地,并留下子路问津处的历史文化遗址,后来,新蔡人民为了纪念这一伟人,于明代就修建了孔庙,庙内有一尊孔子铜像。后来根据不同时期政治的变迁,孔庙的文化,名称以及位置也曾多次更换,据新蔡县志记载,文庙在元明两代曾三建两迁:元朝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县令贺镇,始建于县城东门外路南,仅粗建大殿。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知县李演在此基础上建成。元末倾圮。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知县应宗义重新修建。天顺元年(1457年),训导汪正言以其偏僻不便,奏请迁建,遂由城东门路南迁至路北;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知县刘汉以文庙在城外有欠尊重,梦寐思迁,训至城东南角尼寺,认为此地幽静奇秀,是为善地,遂迁寺宇、毁偶像,动工迁建,但刚建起讲堂,因刘汉离职而停工。此时大殿仍在城外,新建讲堂称为南学。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知县朱茹到任不久,即议在此基础上兴建学宫。至次年五月建成。明末,复造兵火,宫墙颓废。清顺治年间,知县钟蛾,谭红贤等人都曾重新修建。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8年),知县吕敏富又整修,并添置祭器、舞月等设备,建立严谨的制度使文庙焕然一新。民国初期,多次驻兵,频遭破坏,土匪又入城糟蹋,庙中文书、乐器、祭器、舞衣等尽散失;后经两次整修文庙,又砍掉一些院中树木,孔像后移。在此期间,该处曾办过劝学所、初级小学、完全小学等。
解放前夕,文庙又遭希捷,现今仍有遗迹,解放后,再次又办起小学。文革后,仅存建筑再度蒙难。孔子铜像一下肢被毁,修复后移至县文物保护单位保管。大成殿虽历经沧桑,但风采依旧,现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欢迎大家前来参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