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地方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以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即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于大沽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夏、商之际,莱西地属莱夷。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时,属莱国。公元前567年,莱国为齐所灭,莱西属齐即墨地。传说齐侯灭莱时,于境内建古城,遗址在今龙水街道古城庄村东北。公元前206年,秦灭齐,境内属齐郡地。西汉初,于古城置邹卢县治,公元前164年,属胶东国。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撤邹卢县,属挺县,隶属于东莱郡。59年,属昌阳县,隶属于琅琊国。76年改隶属于北海国。晋初撤昌阳县,武帝咸宁三年(277年)置长广郡,治不其,领长广、挺等县。莱西地属长广郡挺县地,隶属于青州。298~420年,复置昌阳县,本境属之。北魏献文帝皇兴四年(470年)分青州,置光州,徙长广郡治胶东城,移长广县治于长清山阳,即今沽河街道长清村东。北齐(550~577年),迁长广县治于胶东城,今境内西部仍属长广县,东部属昌阳县。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于西汉邹卢故城置卢乡县,并废挺城并入。属东莱郡之卢乡县地,隶属于青州。唐贞观元年(627年),撤卢乡县,并入昌阳县,属莱州,隶属于河南道。 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改昌阳为莱阳。宋朝,属莱州莱阳县,隶属于京东东路。金朝,为莱州莱阳县,隶属于山东东路。元朝,莱阳县初属益都路,后属淄莱路。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改淄莱路为般阳路。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立胶东行中书省及行枢密院于莱阳,总制东方事,并于境内桃花寨村设巡检。 明洪武元年(1368年),升莱州为府,统二州、八县,莱阳属之。洪武九年(1376年),升登州为府,莱阳属之。清朝,属登州府莱阳县,隶属于山东布政使司。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县丞移驻于姜山村,管理县西南部事务,俗称“二衙”,1913年撤销。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设道,隶属于胶东道。1928年废除道制,各县直属省辖,后莱阳县改隶国民党山东省第八专员公署。1940年5月14日,莱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境内北山口村成立,隶属于胶东行署。1941年2月14日,莱阳县析出莱东行署,隶属于南海专区;1942年7月,莱阳县析出莱西南行署,隶属于南海专区。1943年8月,莱阳县、莱东行署、莱西南行署均改隶属于西海专区。1944年11月,莱阳县复隶属于南海专区。1945年5月莱西南行署改称莱西南县。 1950年3月12日,莱阳县与莱西南县合并,称莱西县。6月1日,成立莱阳专区,莱西县属之。1958年10月17日,莱西与莱阳合并称莱阳县。1961年10月5日,莱西与莱阳分治,1962年1月1日正式对外办公,均隶烟台地区。1983年10月1日,莱西县改隶青岛市。1990年1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莱西县,设立莱西市。1991年2月正式对外办公。
我的主页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