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7月26日,成立崇信县解放委员会。8月8日成立崇信县人民政府。下设5区、36乡,149个行政村、332个自然村。1950年5月,高庄区并入锦屏区。1953年12月,锦屏区分为一二区。共5区、33乡,124个行政村、371个自然村。1954年3月,将五区改为神峪回族自治区,二乡改为神峪回族自治乡。1955年9月,一二三区并为锦屏区。共3区、22乡。
1956年2月,撤销锦屏、赤城区,保留神峪回族自治区。共1区、15乡,13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3月,撤销神峪回族自治区。城关、九功乡并为锦屏乡,薛平乡并入铜城乡,高庄乡并入柏树乡,温家乡并入木林乡,赤槐乡更名赤城乡,戚家川乡更名新窑乡,牵牛、草滩乡并入神峪回族自治乡,黄寨、肖相乡未变。共为9个乡。9月17日,实现人民公社化。原9个乡并为5个人民公社。铜城并入锦屏为红旗、黄寨并入柏树为红星、肖相并入赤城为劳武、木林为先锋、神峪为卫星人民公社。30个生产大队、138个生产队。12月恢复原名,锦屏改为崇信人民公社。[1]
1960年,将原崇信县赤城人民公社属崖子生产大队划出成立国营五举农场,归甘肃省农垦局管辖。
1961年5月,在调整农村人民公社规模时,将原灵台县梁原人民公社属庙沟、沟老、李洼生产大队划归原崇信县木林人民公社;将原崇信县柏树人民公社属赵家坳划归泾川县中原人民公社。
1965年,将崇信县属新窑林业站划归西北林业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团管辖,改名新窑林场。[2]
1968年3月,成立县革命委员会。相继又成立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木林易名向阳,铜城易名红卫,柏树易名东风,黄寨易名东方红,九功易名红旗。全县共79个生产大队、382个生产队。
1969年12月,易名的人民公社一律恢复原名。[1]
1975年2月,西北林业建设兵团第二师撤销,五举农场改属平凉地区农业总场,新窑林场改属平凉地区关山林业总场。5月复将新窑林场划归崇信县。
1981年1月,改县革命委员会为人民政府。2月改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为管理委员会。
1983年11月,改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为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小组。
1984年8月,锦屏乡改建镇。
1986年1月30日,新窑乡改建镇。
2003年底,全县辖2镇8乡、79个村、410个社。
2004年1月,撤销高庄乡,将高庄乡的陶坡、张湾、闫湾、马新庄、吴家湾、木家坡6村、30个合作社、1282户、5625人、41.32平方公里划归柏树乡管辖。
2004年1月,撤销赤城乡,将赤城乡的西刘、宰相、杨安、黄庄、赤城、周寨6个行政村、35个合作社、1204户5082人、约105平方公里划归新窑镇管辖。
2005年,崇信县列入甘肃省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县。12月,撤销九功、铜城两乡并入锦屏镇,其它乡镇不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