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小吃

家乡区县: 甘肃省合水县

合水民间风味小吃,因作物品种的不同,种类繁多,风味各异。制作讲究精细,蒸、烙、煮、炸,样样俱全,地方风味特色鲜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臊子面

选用上等小麦优粉加灰水(新时代用碱水或盐水),反复揉搓好,用面盆在案板上扣放两个小时左右,擀成薄面张折叠后,用刀切成细面条,长三至五尺,入锅煮熟,洁白细长。加臊子汤即为臊子面,加葱花酸汤为酸汤面。臊子汤制做,十分讲究,先用植物油或大油泼好细辣面放入葱花、肉丁、豆腐丁、萝卜丁、黄花节、木耳等,热油爆炒,加入各种调料兑水成汤,再放入熟油辣子,颜色鲜艳,汤煎好后打入鸡蛋即可。将煮熟的细面条捞入碗中,再挑入臊子汤内,香气四溢喷鼻,味道极佳可口。手艺好的人,擀切的面条又细又长,又有韧性,俗称“煮在锅里莲花转,挑上筷子打秋千,捞在碗里一条线,吃到嘴里活神仙。”人人爱吃,闻名遐迩。

 凉粉

是人们炎夏十分喜欢的小吃,把荞麦磨成珍子后,用水淘洗泡软,加水揉搓取渣后使其成为淀粉,再加水成浆。下锅后一边烧火,一边搅拌,熟后为膏状,摊晾案上或倒入盆中冷却。食时切成楞条或镂成细条,调入油泼辣子、蒜泥、芥末、炒韭菜、盐、醋等调料,凉爽可口,且有醒脾明目消暑功效。也可以晒凉粉干和肉同炒,味道亦佳。暑夏之际,将做好的凉粉趁热用漏勺漏入冷开水盆中,状似小鱼儿,俗称“凉粉鱼”,加韭菜和酸辣汤食用,清凉爽口,消渴泻火。秋冬时节,将凉粉切块,放入热油锅中爆炒,加入调料,称作炒凉粉,味道十分可口。

 粘面

又称粘面糕。把粘糜子碾成面粉,制做时,根据食量所需。先将一半面粉倒入开水锅中,用擀面杖搅熟后,舀出放在案上,再将剩余的一半面粉掺入,搓揉均匀后,撕成小拳头大的疙瘩,用大火在锅内蒸六个小时左右,俗称“发酵”。发至有甜味时,端出放于案上,搓揉成圆柱形,俗称面糕。切成圆薄坨片,用油炸或油锅烫烙后,撒入白糖或蜂蜜食用,粘而又甜,老幼喜食。

玉面

亦称酿皮。先把揉和好的细麦面放入水盆中搓洗,再用细网箩过滤,直至剩下少量面筋为止。过滤下去的玉面水在盆中沉淀后,把剩水倒掉,把淀在盆底糊状的粉糊放在锅里蒸熟即可。由于这种做法省事,称“懒玉面”。另一做法是把面粉倒入锅里先炼成面团,再从锅中铲出放在案上分成小块,再揉搓成圆柱小块,入锅蒸熟后,用床子压成玉面,加入调料,别有风味。洗玉面剩下的面筋,加热后可发成海绵状,蒸熟放晾后切成小方块(称“帕帕”)即可食用。也可同玉面和凉粉混合调吃,更具风味。

 麻浮

把小麻子磨成细沫,用细箩过滤去渣入锅加水煎汤,使麻仁浮在水面而成块状,捞出后配以调料,做包子馅、饺子馅或炒菜食用,别有风味。

 煎饼

把磨好的麦面或荞面加水调成糊状,倒入刷上油的平面锅底上,文火摊制,熟后透亮薄柔,夹上油泼辣子、炒洋芋菜或其他素菜,卷成筒状而食,香味余长。

 搅团、拨拉

洋芋搅团,洋芋洗净,上锅蒸熟,去皮放在案板上用力揉搓上劲,切块摆盘,浇上调料汁,美味地方小吃。

拨拉,原属农民家常便饭,新时代成为一种名味小吃。将洋芋刮掉皮,用水掏净,切成细条状或用叉子叉成小而搅团细条状,拌以麦面拨拉均匀,配以调料水,入锅蒸熟后,加入炒菜或大肉臊子,或大油调匀食之,味道极美。除此,还有苜蓿拨拉、菜拨拉等,人们都喜欢吃。

寒风(2014-10-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