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之乡”——阜宁

家乡区县: 盐城市阜宁县

淮剧俗称江淮戏,已有200多年历史,起源于“香火戏”、“门叹词”,她旋律朴实、行腔优美、吐字悦耳、发音动人。一叹一息、一音一调无不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深受苏北里下河地区老百姓的喜爱。
早在20世纪之初,阜宁就盛行香火戏,即早期的淮剧。老百姓红白喜事、逢年过节总要聘请当时颇具实力的“谢家班”、“周家班”、“马家班”演出一番。
1954年5月,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我县成立了阜宁县淮剧团。几十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阜宁淮剧事业日趋成熟,阜宁淮剧节目越演越红,越冲越远,“淮剧之乡”的名气也越来越响。《旱地稻花香》、《急拿王兆》、《换良种》等一大批精品节目,演红大江南北,多次调市、调省,频频获奖,连传捷报。

1980年,我县淮剧团创作演出的小淮剧《一字值千金》市内夺魁,轰动省城,奉调进京,参加全国现代小戏调演,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创作、演出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1982年创作演出的小淮剧《花好月圆》参加江苏省现代小戏调演,一举夺魁,被誉为淮剧历史上的“里程碑”。1986年,淮剧团创作演出的大型现代淮剧《剖腹记》,参加江苏省首届淮剧节,一举获得创作、导演、演出、表演等七项大奖,名列榜首。2001年起,我县创作、演出的小淮剧《画像》三次奉调北上晋京、南下广州,荣幸地为党的十六大作献礼演出,受到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亲切接见,并荣获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金奖。2006年,我县创作演出的小淮剧《一掌情生》再创佳绩,一举获得江苏省第四届小戏、小品大赛七项大奖。此外,大型现代淮剧《好人马大哥》参加第五届江苏省淮剧艺术节,一举获得创作、演出、表演等六项奖励。

近年来,阜宁创作演出了数十部脍炙人口的淮剧节目,《乡妹》、《春雨无声》、《刘胡兰》、《双枣树》、《我爱我娘》等一大批剧目颇具影响,深受淮剧地区广大观众的好评。

几十年来,阜宁涌现了马惠珍、耿一秋、王林童、十三红等老一辈知名演员;涌现出一大批如梁伟平、梁国英、王书龙等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著名表演艺术家;还涌现出了裴立山、杨玉亮、戴亚海、张美华、王君、李亚玲等新一代知名演员。他们为淮剧事业的振兴,为“淮剧之乡”品牌的打造作出了很大贡献。因此,阜宁也多次被国家、省、市誉为“戏剧之乡”、“小戏之乡”、“淮剧之乡”。

 

喂、先生(2014-10-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