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概况
【位置】 长安区地处关中平原中部,东临蓝田县,南接宁陕、柞水县,西与户县接壤,北和雁塔、灞桥区为邻,从东、南、西三面拱围西安。城区距西安市中心8.7公里。
【面积】 总面积1583平方公里。耕地 90.4万亩。
【地势】 区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北跨度55公里,东西跨度52公里。地貌多样,山、川、塬皆俱。山地约占总面积40%。最高山峰为麦秸磊,海拔2887米,区内最低海拔410米。
【河流】 境内河流17条,主要有沣、浐、橘、滈4条。最大的沣河,境内流长35.5公里。
【气候】 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年平均气温摄氏13.2度。年降水量687毫米,多集中在七至九月。无霜期215天。年日照2442小时。
【资源】 县内山地面广,河流纵横,川原各俱,资源丰富。
植物资源 有林地面积25.7万亩,有松、杨、桦、椴、栎等。活立木蓄积量达203.4万立方米。经济林面积为2.5万亩,有葡萄、猕猴桃、苹果、梨、柿子、核桃、板栗、大枣、山楂等,年产量2000余万斤。药用植物有党参、当归、黄芪、天麻、猪苓、刺五加、杜仲、半夏和柴胡等486种,年产量50余万斤。花卉和观赏植物有牡丹、芍药、玫瑰、野蔷薇、迎春花、绣线菊、黄杨等300多种。
动物资源 兽类有金钱豹、水獭、麝、鹿等20余种;禽类有锦鸡、血雉、环颈雉、杜鹃等数十种;河流塘库水域中有鲤鱼、鳝鱼、鲶鱼及贝类等,谷溪中有大鲵。
矿物资源 有大理石、石英、白云石、硅线石、白垩土、钾长石、耐火粘土、磁铁矿、螺石、石墨、水晶、铜矿等。其中大理石储量600多万吨,石英130万吨,白云石440万吨。沿山沿河砂石质优量大,沣河白砂远销国外。
水力资源 地表水年径流总量6.1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可开采量2.8亿立方米。县西南有地热资源,东大峪、祥峪和子午镇已打出自流热水井,水温摄氏40度以上,含有钠、钙、镁等矿物质。
【行政区划】 现辖10个乡镇、15个街办,671个行政村、21个居委会。
【人口】 2006年底年底,全区共25.34万户,95.18万人。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蒙、满等少数民族。非农业人口13.47万人。
[page]
历 史 简 述
【县名来历】 秦始皇的弟弟成蟜曾被封为长安君。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国都时取名长安,长安由此得名。
【历史沿革】 从汉高祖五年设置长安县后,由于历代建制不同,长安的名称和界域屡次变易。
西汉王莽改长安为常安,淮阳王刘玄又恢复长安。东汉光武帝(刘秀)建都洛阳,长安仍存京兆尹名义。北周时,长安县东南增设万年县。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将长安旧都迁入今西安市区,起名大兴城,并改万年县为大兴县,同时将长安、大兴两县旧治移入新都。后改大兴县为万年县。五代后梁改长安为大安县,后唐又恢复长安县名。金代先改万年为咸宁,熙宗废咸宁并入长安,不久又以鼓楼为界,分长安、咸宁两县。直到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咸宁再次并入长安,次年长安县直属陕西省辖。一九二八年西安市政府成立,长安城关归市管,城外归长安县,县治仍设在市内,一九三八年县治迁至城南六兆镇。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日长安解放,同年七月县治移至韦曲镇至今。一九五四至一九五八年先后将三桥、灞桥、草滩、雁塔、狄寨、新筑等地划归西安市郊区。2002年9月撤县设区,成为西安城市新区。
【历史人物】 长安古为京城之地,名人辈出,主要有:
李密(公元582一618年) 唐京兆长安人,隋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618年率残部投奔李渊,后反唐被杀。
颜真卿(公元709一785年) 唐京兆万年人,著名书法家。开元进士,做过殿中侍御史、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鲁公。德宗时奉命劝招叛军李希烈被缢死。生平甚工书法,吸收篆、隶、行、楷之长,创造了方正端庄、沉着雄浑的“颜体”。著名作品有《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等。
杜佑(公元735一812年) 唐京兆万年人。史学家。曾做济南参军,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拜司徒,封岐国公。博采五经群史,历时30年,撰成《通典》二百卷,记载自上古至唐代宗年间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是我国第一部记叙典章制度的通史,为后代同类专史开创了体例。
杜牧(公元803—852年) 字牧之,杜佑之孙,晚唐大诗人。唐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进士,曾做过弘文馆校书郎、州刺史和中书舍人等职。著有《樊川集》二十卷。
【名胜古迹】 长安,山河壮丽,风光秀美,文化发达,曾是周、秦、汉、唐等12个王朝建都的地方,至今留有遗址、古寺、石窟、石刻多处,是陕西省著名的文物胜地和风景游览区之一。
周丰镐遗址 位于县西部50里处的普渡村一带,总面积88平方公里。出土文物有周代石器、陶器、铜器、甲骨文和车马坑等。最大的车马坑有三车十二马。现保护的车马坑葬有两车六马,马饰用青铜器或海贝缀联。
兴教寺 位于樊川北麓少陵原畔,寺名系清末康有为所题。全寺由殿宇、经楼、塔院组成。大雄宝殿,前有钟、鼓楼对峙,内有佛祖释迹牟尼铜像栩栩如生,十八罗汉拓版像千姿百态;藏经楼,雕梁画栋,飞檐斗角,立于古柏浓荫之中;西院有唐高僧玄奘舍利塔和窥基、圆测墓塔,成品字形巍然矗立。寺院布局严格,建筑宏伟,古朴幽深。
香积寺 在县城以南的神禾原下,是唐高僧善导大师墓地,净土宗的发源地,系为安葬善导大师及其弟子净业所建。
杜公祠 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祠堂,座落于县城东南1.5公里处。河内有大小殿堂、诗人塑像及墨迹、纪念石碑、名人字画等。
杨虎城陵园 位于县城东南1公里处,内有杨及其妻、子、秘书墓地。新建的纪念馆陈列有叶剑英题词和杨的生平事迹简介及生前遗物。
南五台 秦岭北部的一座山峰,距县城约20公里。因有清凉、文殊、舍身、灵应和观音五台而得名,属佛界圣地。明、清时修建寺庙50余处,布局别致,建造精巧。圣寿寺有隋代7级方形砖塔。最高处海拔2389米。登临俯瞰,秦川历历在目。
翠华山 为终南山的一个支峰,距县城20公里。因汉武帝在此祭太乙神,又称太乙山。相传翠华姑娘抗婚殉情于此,故曰翠华山。山势陡峭,奇石磷峋,道路盘曲,林木葱郁,湖水轻舟荡漾,冰洞炎夏垂凌,为游览避暑佳境。
[page]
土特产品
长安百里沿山,气温适中,土壤、水利条件优越,最宜种植名贵果木和蔬菜。随着党的搞活经济政策的落实,近几年传统产品的种植又有新的发展。
长安葡萄 首种沣峪地区,近几年引种沿山地带,已形成葡萄基地。种植面积9000多亩,年总产量800万斤。主要品种有白香蕉、巨锋、红玫瑰等。具有粒大皮薄,色味俱佳,红中渗黑而不污,甜中有酸而不烈的特点。收获季节,四野飘香。
长安板栗 品种优良,肉质细腻,营养丰富,香甜可口。除直接食用和烹调外,还可制干、制粉、制罐头和各种点心。尤以新村、内苑、陈村的明楝、灰楝、铁蛋、鸡腰子等品种为最,皮薄而甜,肉细味佳,易剥皮,耐贮藏,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名。近几年已发展到7000多亩,年产70万斤,主要供出口。
罐罐艽黄 系长安名菜。因以窑窖、瓦罐方式生产而得名。叶黄似金,茎白如银,整洁卫生,鲜嫩味美。爆炒脆而不顽,作汤浮而不沉。四季应市,年产10多万斤。
[page]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