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凉粉(六)

家乡区县: 绵阳市三台县

     川北凉粉发源于清末民初的四川省南充市,原为农舍小食,现已成为川菜代表性著名小吃。

     自问世以来,以其独具红辣味醇、鲜香爽口、调味多变并浓重的川味风格饮誉巴蜀,流传至今。当时,原南充县江村坝农民谢天禄,在中渡口搭棚卖担担凉粉,他的凉粉制作精细,从磨粉搅制到调料、配味都有独到之处,行人品尝后无不称道,谢凉粉便因此而有了名气。其后,农民陈洪顺悉心研究谢凉粉制作工艺,取其所长并加以改进,凉粉制作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他选用新鲜白豌豆用小磨磨细,十分讲究搅制火候、所作凉粉质细柔嫩,筋力绵软,明而不透,细而不断,调料配味,更具匠心。不到一年,陈凉粉便名扬川北一带,“川北凉粉”也不胫而走。至今南充市和成渝等地的一些凉粉店都仍以“川北凉粉”为招牌,生意兴隆,火爆不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罗瑞卿生前回南充视察工作时,就曾特意品尝了川北凉粉。过去卖凉粉,多是挑着担儿卖,或在街边,或在十字路口,担儿一放,四面八方的顾客就来了。现一般只卖成品凉粉,吃辣、吃酸,自己加佐料拌。

      吃川北凉粉时,将凉粉切成薄片,或用旋于族成筷子粗细的条丝,装人碗里,再加上精盐、保宁醋、味精、蒜水、花椒面,再淋上色彩鲜红的辣椒油,撒上少许葱花,即可食用。特点:细嫩绵软,鲜美滑爽,酸辣利口。还可用“黄粉”制成黄色凉粉,用绿豆制成绿色凉粉,既可单独食用,还可装入锅魁或“薄饼”(精白面摊成如纸样厚薄的饼)套食。还有一种热凉粉,其制法也用豌豆粉搅拌成糊,不同者,热凉粉是在瓦盆里加热掺水加豆粉搅成糊状,然后加入佐料,吃起来热乎乎的,又是一番风味。

      凉粉要用豌豆制的淀粉为原料。先将豌豆淀粉用水化开搅匀,锅内盛水烧开,待将要开时将化匀的绿豆淀粉倒入,边倒边搅,搅均匀后,盛入大瓷盘中晾凉,放入凉水浸泡,即成凉粉。吃时用刮挠(一种刨凉粉的工具)沿着凝结的凉粉刨出条,放入碗内,浇上好酱油、保宁醋、蒜泥和胡萝卜丝、芝麻酱、辣椒油拌和,这种凉粉叫刮条。还有用刀切成小长条块的,也是浇上面的佐料食用。买一包豌豆粉,以1比6的比例加水放在火上煮,一定要不停的搅拌,至沸腾,放凉后切片入盘,加入盐、保宁醋、红油、蒜末、姜末、即可。

何洋(2014-10-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