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来县黄光山佛光寺。位于我们惠来县隆江镇区西北约8公里处隆青公路旁。背倚大南山脉,西靠大尖山、二尖山,山名“黄藤岗”,后改称“黄亭光山”、“黄光山”。,地处溪西镇鲁阳村与曲溪村之间的群山中。原名“黄藤岗”,曾称“黄亭岗”,后改名“黄光山”。清宣统三年(1 9 1 1)桂月(农历八月) 碑刻为“黄光山”,1997年改名为“黄光山佛光寺”故名。 相传唐代高僧大颠曾云游至此,浏览南山风光,鉴别灵脉。山前左右有两条大坑,溪水绕其下绵十里,状如两条巨龙成双成对。龟山与蛇山垫伏于西涧之侧,大、小狮山与象山列布于东涧之东畔。山岗间有“卧虎石”。相传古时浇水“虎形”即现。山下有“打鼓潭”,潭水碧澄深邃,光灵如礁,终年不竭。在青山绿水的清幽里,有碧水池,相传七仙女曾下凡至此沐 浴,故有“仙女瑶池”之称,留有“仙浴盆”之古迹。又相传八仙的吕洞宾也曾经驾驭五彩祥云至此,欣赏风光美景,遗留有吕仙翁的足迹,称“仙脚迹”。 登黄光山巅峰眺望黄光山佛光寺,可睽见惠(来)、陆(丰)、潮(阳)、普(宁)、揭(阳)五县田畴连绵;远眺南海波澜壮阔,海水连天,海天一色。寺内有明代铜钱,有皇封圣旨牌,有摩崖石刻等珍贵文物。在寺院前面有一片宽阔的场地,为清代惠邑武举人练武之场所。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玄德古寺还曾作为中共地下活动根据地。 黄光山有大雄宝殿,殿内奉三如来石雕皆高5.3米,称“三宝佛像”,近旁奉伽叶、阿难二侍者石雕像,各1米多高,两旁是十八罗汉石雕。有天王殿、钟鼓楼、藏经阁、观音阁、大悲阁、地藏殿、万佛塔、念佛堂、舍利塔、长廊、五百罗汉塑像。现方丈传正大师高瞻远瞩,为发展惠来县宗教事业,古寺修建,重建,扩建一新,开辟进寺登山水泥路两条,各分东西。建筑具有南闽特色,气势雄伟,规模壮观。各殿堂楼阁,雕梁画栋,石刻浮雕精湛,造型生动,内容丰富。当代旅游专家陈传康教授曾赞美黄光山“深山藏古刹,福地有洞天”。
1997年建成的佛光大佛,莲花座高2.08米,大佛身高21.34米,总重量为3200吨,造价300多万元。佛像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为广东佛像之最,誉称为“粤东第一佛”。 黄光山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便是山顶的“佛光大佛”。据《佛光寺》一书记载,该处原为一块山顶平地,寺内僧众及山下村民常于夜间看见该处发出奇异亮光,坚信是佛陀降临,护佑众生。1994年在传正大师倡议和发动下动工兴建,历经两年竣工。佛像高28米,石雕佛像脚下160片莲花瓣组成底座,由白色麻石雕刻而成,佛像慈祥庄严,矗立于山顶,周围48尊各2米多高的石雕佛像环绕四周。佛光大佛像前汉白玉石雕香炉,精工细琢,工艺独特,堪称石雕工艺之瑰宝,潮汕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站在黄光山山顶“佛光大佛”前,凭栏远眺,前面田野一望无垠,地沃物丰,山清水秀,黄光山是一个钟灵毓秀之地。四周山脉绵延,群山相拥,叠峦奇景,怪石林立,脚下的龙溪河川流不息,极目南海,水天一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