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灵隐禅踪】
杭州素有东南佛国之称,灵隐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是为杭州禅寺的最早踪迹。灵隐寺前有飞来峰,崖壁精雕五代、宋、元石刻造像,蔚为大观。寺名来自创建者印度僧人慧理所说的“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 景名“灵隐禅踪”,再现此意。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灵隐寺前有飞来峰,崖壁精雕五代、宋、元石刻造像;又有冷泉之水,时而潺潺,时而湍急;这一山一水,一石一像,无不让人常怀溯源寻踪的意趣。 灵隐周边更有上天竺、莲花峰等名山,佛音庄严,禅意隐现。所以禅踪乃是灵隐山水的境界所在,取名“灵隐禅踪”,而意境全出。
二、【六和听涛】
六和塔原有塔院开化寺,其中有一楹联写道:“灯传慧业三摩地,鼓应潮声八月天”。
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六合取“天地四方”之意),初建于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是吴越国王钱弘俶为镇压江潮而建。因此处旧有六和寺,塔以寺名,故称六和塔。 六和塔地处月轮山上,每当大潮横秋之日,人在高楼之时,中秋圆月似乎也可听闻:那皎皎月轮乘潮辚辚而行,天籁声中,隐隐裹挟着千军万马之势。
“十万军声半夜潮”(唐代李廓),别有一番波澜壮阔的盛况。至于秋高气爽季节,登塔听涛更生沧海观日之意,那份并吞八荒之豪情,也足以让人心旷神怡。在“群峰可俯拾”的六和塔上,听涛比观潮更需专一用心,更易启发遐思,心领神会,体味万千意象。“六和听涛”因此而名。
四、【湖滨晴雨】
湖滨位于西湖和城区的接壤之地,三面云山一面湖,也是品鉴阴晴雨雾的好地方,尤其是多雨时节,漫步湖滨,烟雨蒙蒙,水天一色。 杭州有句名谚:“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意为西湖景致的四时皆宜。而长久以来,从南宋的“西湖十景”,到1985年的“新西湖十景”,讲到了晴湖、月湖和雪湖,却唯独没有说到雨湖。 这次的“湖滨晴雨”景名既是对苏东坡名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一种再现,也是对西湖四时美景的一次补写
五、【钱祠表忠】
钱王祠倚城面湖,借景“柳浪闻莺”,是以风景极佳。祠在宋代初名“表忠观”,清代以后则通称为钱王祠。祠在涌金池南,与岳飞墓庙隔西湖相望,2003年重建;它的前身是表彰五代吴越国王钱氏的表忠观,始建于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清代以后称钱王祠,康熙、乾隆二帝在此留有“保障江山”和“忠顺遗庥”等御题。
祠内有苏东坡所写的《表忠观碑记》,是中国书法史上名碑,叙述了吴越国三代钱王在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五代时期,消弭兵戈,安居人民,最终纳土归宋的事迹。 褒扬了历代钱王的功绩,认为“有德于斯民甚厚”,“有功于朝廷甚大”。景名“钱祠表忠”,既写出了杭州百姓对于钱王功德的永世不忘,更表现出西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六、【万松书院】
万松书院位于万松岭,明代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浙江右参政周木在报恩寺旧址上改建而成。是明末清初时杭州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广的书院,学生遍及全省11府。 明代著名学者王守仁,清代著名学者齐召南、秦瀛曾在此讲学,著名诗人袁枚曾就读于此。这些当年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和才子,由此也同西湖结下了不解之缘。
七、【杨堤景行】
杨公堤在里西湖西岸,与苏堤平行,明代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杭州知府杨孟瑛疏浚西湖时筑此堤。 后人为纪念杨不畏权势,力排众议,苦求朝廷达5年之久始获准许疏浚西湖之功,名堤为杨公堤。2003年,西湖西进工程,杨公堤重新建成开放。 “景行”原意指大路,比作崇高光明的德行,典出《诗经·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杨公堤自北而南第五桥,遥对南高峰、三台山,南宋以后到明代,因附近有三贤祠,所以桥名题作“景行”,这也是杨公堤上至今惟一尚存桥拱圈旧构的古桥。 杨堤景行,杨公堤景名题作“景行”,可谓形神兼备既表达了今人对先贤杨孟瑛浚湖筑堤这一惠及杭州百姓和西湖的德行的景仰之情,也点出了杨公堤人行景移、移步换景的特色。
八、【三台云水】
三台山为南高峰近支,景区内曲径探幽,涧水潺潺,三台山景区兼有江南山地和水乡之胜,山环水绕之间,最具分量的景点是于谦墓(祠)。是以三台山一带景观层次最为丰富,也最为秀美壮丽,动人心弦,是西湖风景中的一大观。“云水”一词点出这里景观的多样性和立体化,在此也借用了宋代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中的名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以颂扬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热血千秋,清白一生。
九、 【梅坞春早】
梅家坞溪谷深广,常年草木繁盛,峰峦叠翠,即使数九寒冬,不掩如春气象。梅家坞盛产茶叶,为“西湖龙井”中的珍品。“春”在梅坞便是茶香之意。每当清明时节,云雾缭绕的山坡上,采茶女的身影隐现在碧绿如茵的茶园之间,鸟鸣茶歌,婉转相应,为秀美山水平添了一份灵气,也是春天西湖的独特美景。
十、【北街梦寻】
北山街背倚宝石山、葛岭,全长3098米,杭州约半数以上的近代中西式著名建筑荟萃这条街上,据不完全统计,整条街会集了近百处人文遗迹,被杭州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北山街绿荫之下,庭院之间,蕴含着许许多多的理想和情怀——— 缆船石上,维系着一条车同轨书同文的梦迹;慕才亭下,埋葬着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之梦;武松墓道,刻写了一个游侠四方的英雄梦想;首届西博会工业馆,寄托了富国强民的壮志。秋水山庄,承载过一个追求民主自由的憧憬;菩提精舍,静逸别墅,穗庐,海盐馆……一条北山街,串起了西湖无数个萦绕人心的梦魂。而那一个个梦怀,又让西湖成为了后人的一个梦寐以求。景名“北街梦寻”由此而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