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背景:
公元前七世纪,周王朝的第七位国君周懿王为避开北方民族的直接侵袭,曾将国都从镐京迁到犬丘,留下了一座王城。秦灭后,项羽大封诸侯王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今南佐村。 汉武帝年间,武帝修建茂陵,曾多次将全国各地知名的世家豪族,商贾大富,文人巧匠(董仲舒定居于此写下了著名的《天人三策》 ,司马相如被兴平人杨得意推荐并在茂陵进书《上林赋》,成就了一段才子佳话。 )迁往兴平,置茂陵郡,使得当地的总人口一度近三十万,超过了长安的二十六万,成为当时世界上经济和人口“第一大城市” 。后 姚兴秦皇初元年394 , (历史上的明君文桓帝) 于槐里设都即位改元皇初。 唐时平叛“安史之乱” ,兴平曾为唐军战略大本营。近现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兴平已成为从华北,关中东部通往大西北的咽喉要道和经济文化重镇。 兴平地处渭河沉积平原中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六十二万,面积不足 500 平方公里,但粮食产量巨大,号称“关中米粮仓” 。原始居民为犬戎族的兴平畜牧业也很发达,拥有几项国家级名优畜牧品种。农副土特繁多, “辣蒜之乡”的美誉驰名海内外,是整个西北乃至中国北方最大的辣蒜集散地之一。由于特殊的地质构成,市内地热资源丰富,北部塬区与平原交界处有泉眼大大小小共计七十二处,号称“金城七十二泉” ,兴平亦有“泉城”的美誉。
在壮丽的历史长河中,兴平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 6000 多年前,就有原始先民在今天的兴平仪空、塔耳、仄棱堡、南安谷、黄山宫等十多处过着母系氏族的定居生活。悠久的历史必有众多的文物古迹。陕西素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在兴平及其周边地区分布着大大小小数十座周秦汉唐时期的帝王陵寝以及数不清的陪葬陵和名人墓葬,历史遗迹。兴平就是其中璀璨的一部分,曾出土过无数的奇珍异宝,解放后仅茂陵周边村民(兴平方志记载:今茂陵周边村落多为武帝守陵人的后代,兴平最庞大,最古老的姓氏家族多分布于此,如汉宗外戚马氏,窦氏,耿氏等豪族)主动上交的各种文物达千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7 件。兴平全市各处文物保护单位近三百处,国家级省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四十多处。著名的有汉武帝茂陵,西汉众多名将能臣如霍去病、卫青、霍光等陪葬陵,道教圣地黄山宫,唐杨贵妃墓,马嵬坡,犬丘遗址,秦五女墓及耸入云天的金城双塔等。兴平古称槐里,亦是明初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的主要集散地,兴平人喜槐爱槐,境内名木古槐众多,如唐玄宗手植太上槐(黄山宫内,树龄1260 年)、遇仙槐(子孝老槐树,树龄近 1700 年) 、双龙槐(槐巷小学院内,我的母校槐巷小学原名槐花书院,是“关学”的重要传播地,始建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 ,校内双龙槐既建校初培植,树龄三百多年 )等。有两首流传于民间的诗歌描述兴平著名的文物景点。其一曰:
双塔二楼两个殿,三寺如星摆河岸。
六墓东西各一处,一陵覆斗北蟒塬。
槐树为媒天仙配,枪扎御井马刨泉。
丁郎刻母留孝名,跑马城墙九里三。
另一首则将历史故事也融了进来:
南佐村,有御井,懿王遗留煮饭甜。
五女墓,留道旁,秦王用计蜀川破。
武帝陵,在山巅,雄才大略昭汉关。
石陵子,石峥嵘,下埋英才扫狼烟。
马嵬坡,有神泉,流水日夜灌田园。
贵妃墓,大路旁,骚人题诗在碑间。
双塔高,入云端,南北对峙上摩天。
兴平县,风景县,石碑史册俱有传。
汉武帝陵
杨贵妃墓
兴平是一片神奇的地方,如莫言笔下的高密东北乡,这里也有狐媚瓦鬼、仙犬蛇怪,但流传更多的却是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和才子佳人的风流演义。 《诗经秦风》共计十篇,多采自今陕西兴平一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描写的是渭河岸边兴平小伙子的爱情故事。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说的是兴平人群殴外地人时同仇敌恺,相 《互激励的精神风貌。秦风 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表达了兴平人民对秦国贵族子车三兄弟的沉痛哀悼。
作为兴平儿女,当我聆听到这一件件伟大的历史故事,已为之震撼。在过去的20年里,我只知在这一片乡土上,快乐的成长,安逸的生活,只知兴平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所以我爱她,为她骄傲,今日我深度了解我的家乡,心中对她多了更多的爱的情愫,为她更加的骄傲。我爱我的家乡---陕西省兴平市,我为她代言。
我是李肖,我为兴平市代言
李肖的网络营销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muzixiao
李肖的新浪微博主页:http://weibo.com/u/3514648204
李肖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95326280.html
中国兴平网:http://www.snxingping.gov.cn/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