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眠河上的四座大桥

家乡区县: 安徽省桐城市

相传在古时候有一条龙就栖息在我的家乡,它在这里永远的沉睡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就形成了一条蜿蜒绵长的河流,唤为龙眠河,这也是我们桐城人民的母亲河,而在这条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大桥,每一座大桥就是一段历史,每一座大桥都是桐城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我身为龙眠子孙,也深深的为这四座大桥感到骄傲。
第一座桥就是盖在龙眠河最上流的彩虹桥,彩虹桥从设计到建成历史三年,因桥体似彩虹一般绚烂,故唤为彩虹桥。它是四座桥中唯一的一座双行道大桥,桥身通体呈白色,其上粉刷着和彩虹一样的七彩颜色,从远处看去,貌似真的有雨后美丽的彩虹横跨在龙眠河上,美轮美奂的场景绝对让你流连忘返。


第二座桥是盖在中流的紫来桥,它也是四座大桥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原名桐溪桥,曾名子来桥,良弼桥,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市区龙眠河上。桥东西走向,东接东大街,西抵紫来街。全长48米,宽4.5米,高4.6米,五孔四垛,用麻条石垒成。桥西头第一孔用麻石砌拱券,其它四孔用巨型长方条石铺砌,呈方形。桥的迎水面设尖形分水墩,今西头第一垛分水墩不存。桥面中间有一道较深的古辙道痕迹,印证着老桥的古朴与沧桑。历史上紫来桥曾几度被毁。好在当地民风淳朴,每次紫来桥被毁之后,总有乡贤捐资重修。最早建石桥的捐助人叫方德益,是后来桐城派名人方苞(日后另行撰文介绍)的祖先。紫来桥是取“紫气东来”之意。清初桥基渐圯,顺治十八年(1661年),知县邬汝楫复修,延邑人、内阁中书陈焯作《桐城县重造东门桥记》勒石立碑。这座石桥也凸显了桐城悠久的文化历史。


第三座大桥也会建立在中流的龙眠桥,它与龙眠河齐名,是贯穿人民广场和市中心的一座雄伟的大桥,龙眠桥作为连接交通主干道的同时,也承载着桐城文化的历史使命。近些年来,虽然龙眠桥饱受沧桑,但是政府部门已经投资计划重建龙眠桥,来使得这座主干道上最重要的桥重现当年雄风。


第四座桥也是年龄最小的一座桥,名为廊桥。是龙眠河下流的一座具有古典风情的一座大桥,它也是桐城市唯一的一座有顶部的大桥。廊桥亦称虹桥、蜈蚣桥等,为有顶的桥,可保护桥梁,同时亦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等作用。主要有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廊桥、风雨桥、亭桥等。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如今廊桥的结构形式已被应用到超宽的河面上,各地设计建造的廊桥不仅解决了跨河交通问题,更为城市景观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有的廊桥更在河面上打造商业街做出了尝试,并取得很大成功。如:浙江绍兴廊桥、四川雅安廊桥、成都安顺廊桥,广西侗族风雨桥、岳西金山廊桥等等。


当然,在龙眠河上屹立的大桥有十余座,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四座大桥,它们也是我对家乡最深的眷念,龙眠河养育了我们,给了我们美好的未来,我们也要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让龙眠文化源远流长。

C大调的诚(2014-10-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