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的笔下,泸州,这座四川西南部的地级城市,是如此的慵懒和幸福,人性的自在袒露,人与人之间不设防的状态,如同我们早已遗忘的悠悠小诗和风土画册。
“泸州的空气里有酒。夜幕降临后,整个城市都是微醺的状态。泸州人爱喝39度的郎酒,许多壮年的男子可以喝二斤不醉倒。无论男女,30人以上的宴饮,每个月总得一次,朋友间的小酌,基本上天天都有。看到泸州人喝酒的快活样子,从不喝酒的人一定会忍不住破戒。酒宴过后便是歌舞,领导和员工称兄道弟,60岁和30岁的人呼朋唤友,两情相悦的男女之间也没那么多拘谨,一概亲亲热热,搂搂抱抱。”
生活在酒城的人们,也许会羡慕大都市的繁华富庶,却不知道我们享有都市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生活情调——微醺、慵懒、沉醉。在百年老窖的香熏中生活,在长沱江水的涛声中入梦,泸州山美水秀,人杰地灵。《泸州印象》将从泸州人的视野和外地人的眼中,细致描绘泸州的轮廓。
生在泸州的N大好处
有两千年历史的泸州,是一座自然环境优美、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2005年末,泸州成功晋级,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6年初春,泸州游人如织,我们从吃、喝、玩、住、行、游等方面,历数生在泸州的许多好处,力求从泸州人的角度,描绘出一个完整的泸州印象.....
到了泸州,才知道“吃”是件多么美好的事。古人说蜀地生活富庶,锦衣美食,担心年少时进川会消磨意志,安于享乐,因此有云“少不入川”,其实应该“少不入泸”才对。
泸州拥有外地人最不可能的模仿和引进的美味享受——在鱼船上吃江河鱼,于是到长江边渔船上吃鱼成为不少外地人到泸州的必修功课。
到泸州吃火锅没有人会放过最有泸州风味的鱼头火锅,凭着这道菜,有人断定四川火锅起源于泸州。
泸州是中国最北端的“南国风景线”,可以吃到典型的岭南水果——荔枝和桂圆,杨贵妃是否吃的是泸州荔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年最后一颗新鲜荔枝和桂圆都是让泸州人给吃掉的。
四时均有土特产,春天时可到樱桃山吃樱桃;夏天可以到张坝桂圆林吃桂圆;秋天可到各农家乐吃红桔;冬天可以到方山吃雪梨……总之让你的嘴巴应接不暇,四季不休假。
泸州的小吃和特色菜肴看起来更符合北方人的口味:黄粑、猪儿粑、伦教糕以及荤豆花、酸菜豆花,都不以川味的麻辣取胜,质朴而个性突出,一如泸州人的性格。
在泸州吃早餐绝对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光面食就有几十种“常规武器”佐料让人选择。
泸州很多小饭馆炒的菜比大饭店还好吃,找这样一家馆子并不难,坐下点一份回锅肉就知道好坏。
在泸州吃一顿美味很便宜,一毛钱一串的串串香、10元钱随便吃的片片鱼、几块钱的豆花饭到处都是。
泸州的街边零食“豆腐鱼”不用吆喝,不用做广告,满街的香辣味就会把人吸过去。
泸州以酒城之名享誉世界,有着两千多年酿酒历史,以盛产国家名酒“泸州老窖”和“郎酒”驰名中外。
泸州好客,但请人“吃饭”往往不是真的,你根本没有吃饭的机会,喝酒才是真的。
泸州人在酒桌上行酒令的方式可以申报吉尼斯,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换一种,但万变不离其宗,没有一个人愿意自己喝酒,都希望别人喝酒。
在泸州人的餐桌上,一顿就可以吃到古今中外各种酒,从泸州老窖到郎酒到啤酒到葡萄酒,作为酒城人,泸州人在酒文化上包容性很强,不排外,曾经流行在白酒中加红牛饮料便是明证。
和泸州人在一起喝酒不可能喝到假酒、歪酒,很多人都是行家,不要说品种,香型、度数、年份都是他们选择酒的理由。
泸州酒文化崇尚酒仙、酒神,反对酒鬼
泸州也有兵马俑,而且在溶洞里——古蔺郎酒贮存在天然的天宝洞、地宝洞中,无数酒坛方阵构成了独特的“酒中兵马俑”,气势壮观。
传奇的赤水河也是一条“美酒河”,茅台、郎酒、董酒等一大堆名酒都拥有赤水河的“户口”,在跟喜欢饮酒的欧洲人介绍这条河时,直接说这是“中国的莱茵河”,只有屈驾,没有高攀。
做一个泸州人其实挺惬意的,不用烧煤气罐,呼吸有天然氧吧,傍长、沱两江,也没有缺水的担忧……
泸州人居住条件太优越,想不依山傍水都不行。
泸州的家庭很早就开始使用天然气作燃料,泸州城的汽车也是采用压缩天然气,清洁燃料让泸州的空气质量很适合人生活。
有忠山香樟林这块“绿肺”,泸州的“小气候”很不错。
有张坝桂圆林这个天然“氧吧”,泸州人享福也不难。
“夜泸州”的繁华不亚于其他城市,而生活在其中就更能体会。
泸州人要怀旧很容易,像枇杷沟、宝莲街这样风韵犹存的老街很多。
泸州人要展望未来也很容易,到城北新区去看看,未来的生活离自己也不远。
在泸州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并不难,除了城区、各县城的重点中小学外,即使在不少乡镇也有名气很大、水平很高的学校,比如泸县的那些中学。
泸州的公交和的士,走遍全省都找不到更好的。
泸州人早晨上班能搭乘全省最好的公交车,车厢宽敞明亮,而且时常有空着的软皮座位,不用像铁道游击队员那样拿爬火车的技巧来抢登公交车。
花上一元钱就可以坐上喷满鲜花的观光巴士,观赏全城景观。
泸州的士车很多,打的非常方便,的哥非常文明,服务态度一流,很难见到他们出口成“脏”。而且眼睛特别尖,在街上用手梳一下头都会引得几辆的士“注目”。
任何一种交通方式都可以到泸州——无论是铁路、公路、水路还是航空。
泸州人发展了公路超长客运的交通方式——用汽车把旅客运送到几千公里以外,历时几天几夜。对上千万的打工者而言,泸州成了他们梦想开始的地方和衣锦还乡的见证。
虽然泸州城的桥梁越修越多,多到大家都不知道沱江三桥、长江三桥在哪里,但泸州人依然保持了坐渡船过河的生活方式,沱江渡口保持了几百年也许上千年,长江渡口已经成为四川最大的渡口。坐船渡河的独特感觉是过桥没有的,尤其是在客轮运输渐渐衰败的今天。
无论从成都还是重庆到泸州,泸隆高速公路的开阔都让人眼前一亮,比起小气的成渝高速,让驾车人和旅客一进入泸州就有个好心情。
泸州人看飞机编队飞行表演已是家常便饭,作为抗战时期著名的“驼峰航线”重要的后方基地,军民共用蓝田机场给了泸州人很多开阔眼见的机会。
泸州的街道高低起伏,让泸州没有成群结队自行车的烦恼。当然,拥有一辆自行车也不错,至少在城市里骑得很悠闲。
泸州没有三轮车——很多年以来就没有,让城市不会显得拥挤不堪,这在繁华而狭小的中心半岛意义更大。
有道是“蜀人尚文、巴人尚武”,泸州地处川南蜀地,文采风流自是不必多说,风俗民情中却有些惫懒的意味。只有置身泸州才能感受那种光阴停顿的感觉,只有置身泸州才能体会闲暇生活的滋味。
泸州的城市广场个个都有个性,在白塔广场看喷泉、在馆驿嘴广场看两江汇合、在凤凰山游园晨练、在澄溪口广场喝茶、在国窖广场品味酒文化、在大梯步跳舞、在百梯步隔江看新区,这样的城市生活其乐无穷。
在滨江路上可以悠闲一天而不觉得枯燥,早上散步锻炼,上午喝茶,中餐晚餐都可以在“城市农家乐”里解决,下午在路边打麻将、看报纸,晚上唱卡拉OK、喝夜啤酒、吃炒田螺。
小市沿江路虽然名气比不上城区滨江路,但在涨水期,市民可以在沿江路上直接垂钓,从沱江里钓起来的黄腊丁味道很不错。 *泸州电视塔是全城至高点,夜间置身塔上伏看全城,有君临天下的感觉。
在泸州,游泳横渡一条江也很容易,比如冬季的沱江,当然,你得冬泳。
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春节到乡下家串门。主人多半要杀只整猪,而后酒不喝醉不离宴、肉不吃饱不下席。游在这片土地上,构筑了集名山、江川、湖光、瀑布、清泉、洞穴、生物为特色的七大自然旅游资源,形成了古镇、古民居、石刻、木雕、寺庙为特色的人文景观。
工作生活压力大了要过一段“躲”起来的生活,泸州在这方面得天独厚,无论是城郊的张坝桂圆林、佛教名山方山,还是原始的佛宝森林、质朴的福宝古镇,都可以让人忘掉烦恼和苦累。
春天,泸州人可以观赏到独特的“桃花水母”。
冬天,泸州人可以在城郊以及附近的高山上赏雪景。
从城区出发,只要几个小时,就能感受到少数民族民族风情,特别是苗族场和一年一度的踩山节。
看看神臂城、龙透关、棉花坡的战场遗址,就知道“铁打泸州”是怎样来的。
泸州有最好的石匠,看看龙脑桥就知道了。
泸州有最好的木匠,看看春秋祠也就明白了。
泸州的“农家乐”像宾馆一样评“星级”,市民耍起来很上档次。
到佛宝森林、黄荆老林、尧坝古镇、蜀南竹海、赤水旅游,泸州是最好的中转站和后勤基地。
泸州的“现代山顶洞人”仍然生活在福宝的岩居中,冬暖夏凉的自然空调让城市人羡慕不已。
在泸州,可以体验著名的“鸡鸣三省”,全国这样的地方很多,因为红军长征中在这里开了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所以这里是最有名的。
川南二级城市的泸州,聚集了汇通、人人乐、摩尔、成商等大商场,也成了诺玛特、芳邻的滑铁卢。
“泸州有座塔,离天三尺八”。说对了,报恩塔离天堂最近——购物天堂。这里聚集了四五家大商场。
泸州美女有好福气,打扮购物不愁、泸州人均拥有的商场面积在国内同水平城市里是相当高的。
泸州的商场促销大战能把老大爷老大妈也吸引到超市里,每打折促销,最情绪高涨的就是他们。
泸州商场的“促销秀”每周都有,从普通的歌舞演出的时装秀,到综艺节目,泸州人都可以一饱眼福。
泸州的专业商城可以把泸州人“武装到牙齿”,从电脑、家具、灯饰到建材,每一个商城都能轻易摆平自己领域的事情。
回龙湾市场发展很早,名声在外,这里的商品像百科全书一样多,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又有专业的购物精神,这里可以淘到很多物美价廉的书。
泸州出美女——不是自夸,这跟一方水土关系很大,成都重庆街上的美女拉来问一问,说不定就是个在那里学习工作的泸州人。
泸州人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很好,不相信就坐坐公共汽车,很容易看见有人给老年人和不方便的乘客让座。
泸州人很幽默,对大街老是翻修有意见,就用本地两个企业的简称概括:“长起长挖”。
泸州人善于学习,成都重庆时兴的东西,没几天就传到泸州来了。
想发财吗?到长江边去吧,一不小心就捡到一块黄金——泸州奇石价格不菲,关键看你是否有善于发现的眼睛。
戴望舒的《雨巷》很美,但目前中国还能生产传统油纸伞的地方已经不多了,泸州就是其中之一。要知道在过去的年代,油纸伞是出门人的必备品,人手一把,重要性跟今天的手机差不多。
泸州人拥有四川第二大的图书馆,在精神财富领域里算是富贵之家。
泸州活在很多文化人的记忆里:茅盾笔下的龙马潭,琼瑶笔下的泸南中学。虽然茅盾根本没来过泸州,琼瑶也只是在泸州度过童年。
薄雾蒙蒙,江风拂面,缤纷的花叶在风中起舞;心旷神怡,悠然自得,恍惚中远离那熙攘尘世。茶香扑鼻,闲适中品味着人间温暖。那木桌、竹椅、清茶、奇石、根雕及缓缓流淌的江水,无不彰显着酒城人文的飘逸与洒脱。也许正是这份浓厚的文化精髓深深融入了酒中,才造就了闻名于世的人间佳酿。酒,朋友相聚怎能少;辣,坦诚相待不可缺;茶,淡泊名利无可替!
美酒与麻辣是那么和谐统一,步调一致又相辅相成。酒与辣的结合造就了泸州人的直爽与豪迈,而茶的清淡又将这种豪爽揉入几分儒雅。哎,难怪川地多豪杰了,更难怪我流连忘返,“乐不思蒙”了。陶陶然信口拽道:四百年国窖入杯,浓香飘,情谊长。十数载剑南一挥,酒未进,人已醉。心已醉,醉在酒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