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象贤这里,我度过了人生中最充实和快乐的日子,虽然我的母校不算最好,但却带给我无尽的回忆,很高兴能认识那么多的同学和老师们。
象贤中学是广州市番禺区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教育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高级中学。学校始创于清乾隆年间,原名为“何氏书院”,后改为“德明学校”,1946 年改为“象贤中学”,上世纪50年代,易名为“番禺区第二中学”,1989年学校复名为“象贤中学”。
现象贤中学启用“三元整合”教学方案,取得巨大的成功。
清道光六年(1826年),沙湾何姓在沙湾何氏宗祠左侧建“象贤家塾”,象贤中学肇始于此(史载清·同治十年《番禺县志》);民国二年(1912年)乘“废科举,兴学堂”之风,原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举人何宝权(字与瞻,号小轼)将“象贤私塾”改为“何氏小学堂”,办学经费由留耕堂拨入。学校后称“卢江小学”、“德明小学”、“表正小学”等,1939年秋至1941年易名为“沙湾学校”;1941年增加初中班,改名为“沙湾中学”。1944年增办高中,1945年“沙湾中学”由留耕堂拨出40顷田租之值作为学校办学经费,并取留耕堂内“象贤堂”之“象贤”为学校名。象贤中学办学规模从高中到附设小学、幼稚园,学校当时的教学质量高、文体活动特色显著而驰名,著名词人、诗人、音乐家韦瀚章也曾在此校任教。
1950年,“象贤中学’又改名“沙湾中学”,1952年8月,原”贲南小学”“萝山中学”并入,成立“番禺县立第二中学”,简称“二中”(仲元中学为“番禺县立第一中学”),70年代初又复名为“沙湾中学”,1976年重称“番禺二中”,1978年复名“沙湾中学”,1989年复名“象贤中学”至今。
象贤中学历三序甲子,百八秋春,学脉绵延,弦歌不辍。“崇先哲贤德,育俊彦后昆”;“承艰苦奋斗,担民族责任”;“任重道远,自强不息”;“象贤教育”――番禺历史最悠久的教育品牌仍散发着璀璨的光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