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51年4月,是新中国成立后海口市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完全中学。 1979年被确定为广东省名校,1991年被国家教委评为“中国名校”之一,其创办经验被载入《中国名校·中学卷》,2002年被省教育厅评为“海南省首批普通高中一级学校”,闻名省内外。中国文化泰斗郭沫若先生所题的校名,为学校增添了几分历史文化风骨。
海口市第一中学前身为1947年创建的私立海南大学附属中学,是新中国成立后海口市人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全日制中学。
历史:
1950年秋,海口市人民政府第一任市长符思之筹办海口市第一中学,将接管的私立海大附中并入,迁校至龙华路琼海小学(即今初中部)校址。
1951年1月15日,海南军政委员会批准设立海口市第一中学。
2003年,海口市政府决定,一中作为优质学校扩建,现校址作为初中部校区,在市秀英区建设高中部新校区。高中新校区面积约260亩,投资1.6亿元,建筑面积近9万多平方米,2006年高中部全面搬迁。
2011年初中部老校区校安工程改建。
1951~1966年间,学校被海口市政府确定为海口市重点中学,并跻身于海南名校之列。1962年,中国文化泰斗郭沫若先生亲题校名。
1979年,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海口市唯一的一所重点中学。
1991年,入选《中国名校·中学卷》。
2002年,被评为“海南省普通高级中学一级学校”。
2007年,被海南省教育厅评为“海南省普通高级中学一级甲等学校”。
教学区主体为教学楼群,由普通教室、特色教室、实验室、报告厅、图书信息中心、学术交流中心以及文化艺术中心等组成,其中特色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地矿生物标本室等达100余间。运动区有10跑道400米塑胶标准田径场、足球场、12个室外篮球场、8个室外排球场以及体育馆、室内游泳馆、室内篮球场、健身房等。生活区有现代化的学生公寓、学生餐厅。
学校现有特级教师10名,高级教师150名,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44名,市级骨干教师78名,并聘请10位博士后为客座教师。
校训:厚德博学 沈毅致远
“厚德”即深厚之德泽;“博学”即广泛获取知识;“沈毅”,“沈”通“沉”,即沉着坚毅;“致远”即达到远大目标。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深厚之德泽乃育栋梁之才、行教育大计之前提与根本。非博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成才。惟有博学,方能奋发有为,而欲博学,应勤于学习书本、他人和社会。沉稳果敢而坚毅,方能达到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厚德博学沈毅致远”,较好地总括了素质教育的育人目标。在文字表达上,古今通融,意蕴深刻,既有古朴典雅之感,又有思辨创新之意;在内容上,体现了培养新世纪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才要求。从经典性、文学性和哲理性方面,都能较好反映学校的教育理念。
4月10日为校庆日,1951年1月15日,海南军政委员会批准设立海口市第一中学。1951年4月10日,举行海口市第一中学建校典礼。
校歌:我们和椰苗一起成长,我们和海鸥一起歌唱,我们是大海心胸宽广,我们是朝阳蓬勃向上。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交往。厚德、博学、沈毅、致远,八字校训牢记心上。啊!海口一中,啊!海口一中,桃李在这里吐露芬芳,椰苗在这里茁壮成长,希望从这里荡起双桨,理想从这里扬帆远航。扬帆远航。
每年一届的文化周、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是群星闪耀、展示才华的盛大节日。学生自主成立了文学社、合唱团、舞蹈队、武术队、礼仪社、动漫社、泥塑社、街舞社、轮滑社等近百个社团。拓展师生视野,追逐学术前沿的“周四大讲堂”已成功举办了百余场。学生女篮继在全省联赛中七次夺冠;学生管弦乐队、合唱团多次在全国、全省汇演中获一等奖。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示范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先进集体”、“海南省人才建设成果显著单位”等,是唯一连续4年评为全市中小学“目标管理”一等奖的学校。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海南日报、海南电视台等重要新闻媒体,多次报道学校的办学经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